在無錫黿頭渚裡面,這個景點是散客基本上不去的地方,要導遊帶領

2019-06-29     郝地瓜Cynthia

離開仙島後,開始慢慢的在黿頭渚景區開始遊玩,可能是下雨影響了人們遊覽的心情,人不是很擁擠,但就是有人像我們一樣喜歡雨中的江南風光。黿頭渚的牌樓,聽導遊說,它是以前黿頭渚的大門。經過擴建後,如今我們檢票的那個大門才稱為現在黿頭渚真正的大門。

從檢票口到牌樓這裡,有兩種方式可以到達,一個是乘坐景區公交車,另外一個就是從木棧道行走,走過來大約不到20分鐘。但是我想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選擇坐車吧。

牌樓是1973年建造的,不是老物件,但是牌樓左邊的建築卻是一直保存下來的。過了牌樓往前是太湖絕佳處的牌坊,這個就是郭沫若先生說的那句話,而且也是老先生寫的哦。

長春橋就是漫天櫻花中出現的那座橋,相信很多看過黿頭渚櫻花的圖片的人都會對這個橋很有印象,橋兩邊的小路兩側種滿了櫻花,櫻花一開放在配上燈光,簡直好看極了。但是六月的這裡兩側是荷花,也是一種不同的景色。

長春橋是一座拱石橋,它是園主仿照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所建造的,在櫻花開放的時候,櫻花阻擋了湖外的景色,加上兩側的風光,這裡剛好就構成了長春花漪的景色,真的是一切剛剛好,不用人為,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長春橋前面是藕花深處,這裡很有江南風光的景色,亭台樓閣,池子裡種滿了荷花,還有不一樣的睡蓮。這裡是整個黿頭渚最幽靜的地方,一側的亭子很深,就像那句古詩詞「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而藕花深處這個名字剛好也是取自這句詩。

從藕花深處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黿頭渚的源頭了,這就是黿頭最東邊的地方了,一塊向太湖突出的大石頭,湖邊的浪有點大,一下一下的撲了過來,有點危險,來到這裡的人們也要注意安全。

站在源頭上向左右兩側是黿頭渚景區的湖岸線,鬱鬱蔥蔥的樹木在岩石之中,而前方就是太湖仙島,從這裡看太湖仙島更像是一隻烏龜了。在源頭看太湖,看不到太湖的對面,只有太湖的雄偉和遼闊,怪不得黿頭渚是太湖最美的一個角落。

從黿頭往萬浪橋走,經過廣福寺,從山坡上下去,看到萬浪橋建在水中,在水裡蜿蜒曲折,兩側都是蘆葦叢生。聽導遊說,萬浪橋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每當東南風大作的時候,浪花就像捲起的萬千巨浪,從遠處滾滾而來,拍打著湖堤,因此成為萬浪橋。

萬浪橋這裡就是整個黿頭渚的盡頭了,很多人沒有導遊帶領或者沒有了解都是不會經常來的地方,因為有點偏僻,但這裡的景色卻是不同的,來的話還是很建議來這邊的,雖然有點遠,但是對於諾大的黿頭渚來說不算什麼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FoBmwBmyVoG_1Z-1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