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作為九十年代初深受大眾歡迎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先後兩次被翻拍成電視劇,使這部作品在不同時代被不同年齡段的人所了解。
這部作品以全景式的手法展現了中國農村從新中國成立後的窮困期向改革開放邁進的過程,並以雙水村村民的思想轉變,以及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的矛盾與掙扎,舊思想與新思想之間的鬥爭與農村改革過程中從上至下的精神風貌。
由毛衛寧導演的最新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為代表,集中反映中國農村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十年間發生的巨變,以平民的視角對中國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所作出的一系列政策調整,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華服美景,沒有帥哥美女,一切看起來都如黃土高原般的純樸、實在,由王雷飾演的孫少安,完美的將中國農民偉岸質樸的形象體現了出來。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如同從書中走出來一般真實而貼切,在所有的演員中,最出彩的卻不是一眾主演,而是飾演村支書田福堂的老演員康愛石。
康愛石毫無表演痕跡的將田福堂自私中顯露著精明,狡黠中又不失農民善良的本質精準的表達了出來,可以這樣說,田福堂是整個《平凡的世界》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他身上集中了屬於中國農民太多的性格特點:質樸、聰明、有私心,有農民的狡猾,又保留著農民最根本的善良…………
田福堂有一種守舊的思想:「人是什麼位置就是什麼位置。」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看似簡單,但反映出他內心不希望改革、不希望失去一直以來在村裡的地位,但他也不主動破壞改革,阻礙改革,但他也從不主動配合改革。他是保守分子,在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時,他感覺他的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他內心一直以來引以為豪的小王國地位坍塌,這令田福堂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也深深的明白,這個趨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是他個人的力量所能阻擋的,田福堂具備一個村幹部最基本的政治覺悟,但他同時一樣有著普通農民的私心,而與此同時,他又著普通農民所沒有的野心,他善於利用權力通過人際關係進行營私,但表面上又總是能找到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為自己的私心找到華麗的外衣。
田福堂是一個性格十分豐富、飽滿的人物,他不單代表著《平凡的世界》里所描繪的那個大時代背景下的基層幹部形象,更加跨越時代的印證著當下的許多基層幹部的形象,而且中國農村基層幹部如田福堂般的特質,從未因時代的變更而弱化,反而隨著經濟浪潮的席捲,被裹挾出更加濃郁的銅臭味道來,這是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發展主體的社會環境下必然發生的現象。
以滿足個人利益為主,沒有前瞻性的思想意識,不具備集體主義思想的發展眼光是當下基層幹部的通病,更多的基層幹部,利用手中的職權讓自己富的流油,而忽略了作為基層幹部的最基本使命——服務於村民,建設新農村,為國為民奉獻一己之力。
基層幹部其實是我國政治體制的一個縮影,基層幹部清廉了,我國的幹部隊伍就能保證清廉,基層幹部如果腐敗了,就會出現政治體制整體的根基不穩。
田福堂這樣的村幹部,在八十年代中期代表了農村基層幹部,同樣也代表著現下的農村基層幹部,大錯不犯,大事不幹,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他所在意的是自己手中權力對自己個人利益的保障,並沒有著眼於農村的改革建設,並沒有真正的為村民謀福利。
「人,你是什麼位置,就是什麼位置。」一句樸實的話里,傳遞著田福堂不願意放下權力的思想,也反映出他想獨攬大權的野心。
《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堂是小農意識的典型代表,這樣的村官即使現在仍有很多,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所表達的思想已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而其實,在以農村經濟為主體的我國,《平凡的世界》中以平凡中見偉大的思想,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而以田福堂這樣的人為代表的基層村幹部,也並未因時代的改變而華麗轉身,田福堂們,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權力世界中,為著自己的利益而做著不願醒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