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有著怎樣的機緣巧合

2019-09-23     樂途旅遊網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眾多名勝古蹟的塞外名城。獨特美妙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歷史積澱深厚的古蹟名勝,絢麗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紛呈的民族風情,這裡的一切都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是呼和浩特創城者 洛釗

此「大召寺」非彼「大昭寺」

城內有大小廟宇50多座,東南部有華貴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輝煌的席力圖召、氣勢軒昂的「銀佛寺」大召、規模宏偉的北門外清真大寺、珍品雲集的新華街東口博物館、博大精深的「廣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還有昭君墓、烏素圖召、萬部華嚴經塔(白塔)等雄偉莊嚴的廟宇。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在呼市的市中心擁有者一座與拉薩大昭寺同音不同字的格魯派(黃教)藏傳寺廟,它就是大召寺。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區別與拉薩的「昭」。當然由於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來到了大召寺,我走進一看,只見門匾上寫著「無量寺」三個大字。不解,我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是金庸筆下的無量山、無量劍派,莫非這真的和那些武林宗派有些關聯?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等進入寺廟後,看見很多地方都有「大召無量寺」字樣,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無量寺」,就是呼和浩特大名鼎鼎的「大召寺」。蒙語稱其為「伊克召」,意為「大廟」。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大召寺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主持創建的。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康熙大帝邂逅大召寺高僧

話說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天,康熙再一次出塞西征,對漠南蒙古各部進行視察。在他逗留呼和浩特期間,聽說大召是此地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所召廟,所以他決定要到大召敬香。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康熙在大召前買了哈達和香火等供品,便向大召走去。一位十幾歲的小喇嘛見有香客進來,便上前施禮。隨後,把香客引進天王殿,一邊走一邊介紹。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康熙敬完佛,小喇嘛便引他到東廂房裡用茶。康熙走進廂房,只見一白髮白須的老喇嘛盤坐屋內,二目微閉,手捻念珠,口中念念有詞。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小喇嘛上前施禮,說:「師父,有香客來了!」老喇嘛睜眼觀看,只見香客年過四旬,一表人才,五官端正,雙目有神,神韻十足,舉止大方,更顯得莊重威嚴,便對客人說:「老衲自幼學得少許本領:能夠前算五百祖,後測三代親。打卦算命不偏點滴,測字兆祥沒差分厘,不信,客官你可寫上一字讓我一測。」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康熙一聽也來了興趣,心想:「我倒要看看這老喇嘛有多大的本事。」於是手指蘸著茶水,在小桌上寫了一個「卜」字。老喇嘛一本正經地說道:「這個卜字不尋常,聽我細細說端詳:豎筆上邊粗來下邊長,像把令箭有力量;這一點兒,很吉祥,一顆金印鎮四方——莫非你是安北將軍來禪房?」 康熙微微一笑,擺手否認。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老喇嘛又說:「請客官再寫一字,讓我猜猜。」康熙隨手在小桌上又寫了一個大大的「一」字。不料,老喇嘛立馬就地跪倒,連聲請罪說:「老衲一時眼拙,沒有認出聖上駕到,請我主恕罪!」康熙不禁一愣,急忙問道:「老佛爺,你怎麼知道我是皇上呢?」老喇嘛說道:「此一字,真宏大:人有它大,天沒它大;豎起來頂天立地,橫過來一統天下。萬眾歸一心,一字千斤價。起筆收筆含神韻,不是天子是陛下。」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康熙哈哈大笑,稱老活佛是得道的高僧!遂解下身上的一塊銀質腰牌作為賞賜。 從此,大召里有了康熙皇帝的腰牌——皇帝「萬歲龍牌」供奉於大殿之上。於是,大召便一躍成為「帝廟」。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大召建成於1580年,比呼和浩特還要早一年,建成後明皇帝賜名「弘慈寺」,大召一直是內蒙古地區召廟之首。到了清代,皇太極追擊蒙古部的末代皇帝林丹汗路過大召,他知道大召寺對於蒙古民眾有很高的號召力,為了擴大影響,皇太極就住到了大召寺,同時賜名「無量寺」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進入大召寺這座神聖的佛教聖地。步入山門後,左右是鐘樓鼓樓,正中是大殿。大殿門前的香爐香煙繚繞,呈現出旺盛的香火。一批一批虔誠的遊客紛紛敬獻香燭,點燃插入香爐內。致使寺廟煙霧繚繞瀰漫,讓人感覺大有步入虛幻境界中一般,欲神欲仙。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大殿中供奉佛像,慈祥仁愛的大佛端坐蓮花上,手執法器,廣施佛法,普度群生,超度亡靈於極樂世界。佛像前的銅碗,銅盅里的香油燈長明不息,烘托佛法無邊,展示著佛法的神聖。佛像下的蒲團上跪伏著朝拜的信徒,雙手合一,默默地祈求神靈佛祖保佑……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大招是藏傳喇嘛教信眾的精神家園

參觀佛家聖潔之地,目的是朝謁佛家,祈求神靈保佑賜福,一心向善,以慈愛的胸懷投入社會,關愛他人;再者就是了解佛教的發源與歷史作用,了解佛教的教義與設施。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大召寺擁有幾百年的歷史,有著深邃的神韻,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曾經起過輝煌作用,推動藏教在內蒙的發展。一些知名的高僧活佛曾在大召寺落腳,講經頌法,為大召寺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提升了大召寺的知名度。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南北朝時古詩說「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裡的「陰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我們想像中的呼和浩特,這裡就是「塞外邊城」、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今天,在對南北朝這首名詩的重溫和理解中,來到了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語,在漢語裡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紀,當地的王府與民宅常用青磚造房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稱。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的首府,還是保持了許多蒙古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每一個商店的招牌或指示牌都是蒙漢對照的,上面是蒙古文,中間是中文,有的下面還有英文;再比如呼和浩特公交車報站名,總是先用蒙語報站,再用漢語報出。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在呼市現代化的大廈中,總是不時會冒出一個有著圓圓蒙古包屋頂,頂上豎著標誌性的成吉思汗軍旗,牆上裝飾著鷹或馬的花紋的老式建築;再比如,有些時尚的大廈也仍然選擇青色的屋頂或外牆裝飾……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據說在民族自治的內蒙古,漢人已經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還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於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測迎面走來的是蒙古人,還是漢人,竟成了初來呼市者旅行中的一大習俗。

「皇廟」大召,與康熙大帝的機緣巧合 洛釗文圖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 呼和浩特大召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5-10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洛釗 發布:2019.09.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h9XW0BJleJMoPMf8h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