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仁善,頓改貧夭
裴度是唐朝人,年輕時,一貧如洗,在鄉下的私塾中以教書餬口為生。他的學問雖然淵博,無奈時運不濟,屢試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經過一座寺院,看見一行禪師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後,才去請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禪師熟視良久,說:「你天生薄相,今生不但沒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縱紋入口,是一種乞食街頭、飢餓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聽了,心裡非常傷心,整天垂頭喪氣,連教書都無精打采。
數天後,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見寺里有一位婦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禱,禱告完畢,匆匆離去。裴度看見案桌上有一個包袱,解開一看,是非常貴重的物品,一個翠玉帶和二個犀帶。他想,這一定是剛才那婦女所有,於是坐著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點鐘,那位婦女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匆匆地進門,掃視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裴度上前問她,婦人哭著說:「家父病重,家產當盡,昨日我請到名醫,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趕去親戚家,借到一條玉帶,準備典押借款,做醫藥費。我行經此寺,順便入寺祈禱,不料心急匆忙,忘記攜走玉帶,等我到了典鋪,才發現遺失玉帶。我沒有錢,家父一定無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養,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說完,又大哭起來。裴度奉還原物,婦人拜謝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禪師。才走離數步,一行禪師呼喚裴度轉身,對他說:「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陰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變為玉帶紋,不但不會餓死,而且將來有無量的福報,可能會出將入相!」
裴度怕一行禪師諷刺,回答:「愛說笑!大師說話怎麼前後矛盾呢?」
一行禪師回答:「七尺長的身體不如一尺長的臉,一尺長的臉不如三寸長的鼻子,三寸長的鼻子不如一點心!」
裴度笑著說:「人心怎麼相呢?」
一行禪師回答:「要知天上意,須在雲中取,要知心內事,須辨眼中神。你積了陰德,目光不浮,紫氣貫睛,口角紋長過陂池這部位,而且鬍子均勻變美。做了陰德,臉上的相便會有所改變,你必定享受極貴的福祿無疑!」
於是,裴度就把剛才在香山寺,拾還玉帶的事告訴一行禪師,禪師也嘉許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進士,由於官運亨通,過了十多年,他升任「博辦大學士」,不久,又升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經過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諸軍宣達政令,回到朝廷後,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賊的書狀。
王承宗和李師道等叛賊計謀阻擾蔡州的援軍,因此暗中潛伏京師,刺死掌握大權的重臣,而且殺害了宰相武元衡。他們三度用劍襲擊裴度,第一劍,砍斷了鞋帶,第二劍刺中裴度的背部,卻只劃破了他的內衣,第三劍輕微刺傷裴度的頭部,恰巧他戴了氈帽,所以劍傷不深。正當叛賊追殺裴度時,裴度的隨從王義,抓住叛賊而呼叫,叛賊回身用刀砍斷王義的手,裴度才能逃脫。由於裴度逃走過於倉促,不小心掉落溝壑中。叛賊以為裴度已經死了,所以才舍離而去。
皇上說:「裴度能夠脫險,全是天意(其實是他的福報)!」於是命令裴度為「淮西招討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內亂,並且封他為「晉國公」,經常奉命出使邊地諸國。四夷的君長,一定會詢問裴度的年齡相貌,由此可見中國和夷族對他是多麼敬畏和佩服!
裴度侍奉四位皇帝,始終表現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個兒子,也都被朝廷賜封爵位。
迦葉宿命的故事
從現在倒數上去,九十一劫之前,有毗婆尸佛出世,即是『過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後,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造起寶塔來,用七寶莊嚴,供奉佛身舍利。漸漸年深月久,寶塔舊了,塔中原有佛像,遍身塗以真金,這時佛像面上的金剝落了一塊。有一貧女,乞丐度日,難為他乞得一金珠,他看見佛像面上壞了金色,就發心把金珠塗補上去。
那時有一鍛金匠,便是迦葉的前身,貧女把金珠送到金匠那裡,請他塗補佛像,金匠見是裝修佛像的功德,非常喜歡地塗補好了,他們兩人,一人出財,一人出力,共成這份功德。就在佛前立願:「願我二人生生世世常為夫婦,身體作真金色,常常享受勝妙快樂。」
從那時起,一直經過九十一劫,這二人總是投生於天道人道中,身體果然作真金色,快樂得說不盡。最後,那金匠投生於第七梵天,那時閻浮提洲的摩竭國有一婆羅門種族,名叫尼俱律陀,也因過去生中修有福德,所以今生聰明多智,財產大富。他的金銀七寶,牛羊田宅,奴婢車乘,比國王瓶沙還多千倍。
瓶沙王有一千具金犁,那婆羅門不敢僭越,便只打九百九十九具金犁,算比國王少一具。他家裡許多氈毯,最下等的也值百千兩金一幅,家中有六十囤金粟,每囤一百四十斛。可是富雖富得極頂,只一樣美中不足,便是沒有兒女,他們宅傍一株大樹,一向有神靈,很顯靈異的,夫妻二人常去祭祀祈禱,求生兒子。
可是祈祭了多年沒有影響,兩口子惱怒起來,便向樹神提出最後通告道:「如今再奉事你七天,七天之後倘仍不靈,不讓我們懷胎有子,那就要得罪了,把你這樹放一把火,燒個精光。」樹神著急起來,去求告四天王,四天王也辦不了,給樹神再上去求告帝釋。帝釋一看所管的閻浮提洲眾生,沒有這樣大福的人,可給這婆羅門做兒子,便上奏梵天王,細細說明上述的事情。
梵天王用天眼四面一看,看見一位梵天(生在梵天的眾生也)正值命終,快要死了,這人即是金匠的後身。梵王便去給他說明,勸他往生婆羅門家,梵天領命,即下來托生。而尼俱律陀的夫人,果然在七天內懷胎了,十月滿足,生下男孩,便是迦葉,顏貌端正,身體色如真金,閃閃發光,直照四十里遠,許多給人看相的術士,都說這孩子有宿福,將來須出家做和尚的。那父母聽了,反發起愁來,好不容易祈禱得來的兒子,出了家還不是照舊沒有後代。
於是兩口子商量怎樣堵塞他出家的路,想到世人所最貪愛的莫如美色,便決計給這孩子聘娶一房絕色的媳婦兒,好叫他戀著妻房,不生出家之念。到孩子十五歲時,就要給他娶媳婦,孩子道:「我心向清凈,用不著妻房。」
父母不聽,只管央媒覓配,孩子知道免不了,便設個計較,語父母道:「若有像我一樣金色的女子,端正絕俗,我就收納為妻。」父母即招請許多婆羅門,托他們滿處訪求。諸君試想,許多上等人給最富的上等人辦事,有個不出力的麼?那些婆羅門商量出個辦法,用黃金鑄成一尊女神,抬著像賽會一般,遊行於諸村落,叫人高聲呼喚:「小姐們若禮拜過這位金神,將來一定嫁得好女婿,身色如真金,面貌非常端好。」女子聽了,一齊出來禮神。
只有一女,身體也是真金色的,相貌也端正殊好的,即是九十一劫前施金貧女之後身。因為過去裝補佛像的勝因緣,世世得妙色身,直到現在也志樂清凈,不肯出去禮神,禁不起女伴們做好做歹強拉出去,共到金神前。這女子的金色光明,比金神更耀眼,許多婆羅門見了,如獲至寶,即給尼俱律陀家聘得,娶到夫家。
夫婦倆皆是清潔的獨身主義者,絲毫沒有戀愛情慾,他倆商定各住一室,避不同房。那父母知道了,把他們所住的二室,撤除其一,逼令同室,而且室中只置一張床。迦葉便與新婦說定:「兩人輪流睡眠,我睡時你便經行,你睡時我也經行。」什麼叫經行?便是踱方步蘇散身體。有一回輪著婦臥,無意中一手垂於床前,適有毒蛇入室,張口吐舌,欲齧婦手。
迦葉見了,急拉衣角包裹婦手,給他舉放床上,這樣一動,婦驚醒了,便責怪道:「君與我立誓,不相親近,如今怎的又偷舉我手?」迦葉答道:「有毒蛇來,恐汝手被齧,故舉放之,蛇今尚在。」便指給他看,婦始不怪。他們這樣的節操清潔,十分厭恨世間諸法,後來到底請求父母許他們出家;父母知道強留無益,即便許可。
於是夫婦同出家,來到釋迦牟尼佛前,佛即讓出半個坐位來,命迦葉坐,這是佛教中有名的故事,叫做『佛分半座』,所以表示三乘同一解脫也。迦葉坐了,佛為說法,迦葉即於坐上得阿羅漢道,其婦後來亦得羅漢。
迦葉在世時,常與如來對坐說法,佛滅度後,所有經典法藏,悉行交付迦葉。迦葉結集三藏已竟,到雞足山中入般涅槃,肉身至今不壞,直要到彌勒佛出世時,他還要出山,在大眾中顯十八神變,度脫無量聚生,然後滅除色身,再後也要成佛,號曰光明佛。
相貌莊嚴的妙招:修善與面相
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縱使他現在已經有了兇惡的面相,可是他卻經常起慈悲心,那兇相不久便會轉化為吉相。
反過來說,縱使他現在滿臉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積德,經常起貪愛和憎恨的念頭,那福相便會逐漸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樞紐,看相不如看心。
富貴之人的心相有三十六種
明知當官辛勞,卻仍然願意為人民的公僕,服務大眾。
做事剛柔並濟。
欣慕善行,親近君子。
有美好的食物會分送他人。
不靠近小人。
時常積陰德,給人方便。
從小能幫忙治理家務。
對來乞求的人,不生厭噁心。
克制自己,利益他人。
不促成惡事,不嗜愛殺生。
聽到或遇見事情,心不驚慌。
與人約定,不會失信。
不輕易改變行持和操守。
睡前常靜思自己的過失。
勇往直前,不耽心過去,也不為往事沾沾自喜。
不讓人產生憎恨心。
不文過飾非,不掩飾自己的缺失。
為人做事圓融周到。
受人惠恩和幫助不會忘記。
心量廣大。
不欺善怕惡。
憐愍救濟孤兒、寡婦和急難的人。
不幫助強人欺侮弱者。
不忘故舊的情誼。
常做有益公眾福利的事業。
不多說話,不打妄語。
得到別人的贈與,常心生慚愧。
談吐井然有序,聲音輕柔。
當別人正在言談時,不插話。
時常談論善事和別人的優點。
不嫌棄粗衣淡飯。
隨時隨地表現適當的方圓曲直。
聽到善言善事,行之不倦。
了解別人的饑渴勞苦,而且時常加以體恤。
不挂念他人的舊惡與前隙。
故友有難,竭力濟助。
做到上面三十六項,將來便可以位極人臣,長壽善終。如果做不完全,則福禍相折;做得越少,福祿越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b8iXQBURTf-Dn5qa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