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
我市一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護士
寫下了接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過程
醫護的努力
家人的支持
患者的掙扎
和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是一名護士,在護理崗位一晃就是7年,從工作的第一年起,所有的節假日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奢望。今年由於科里人員充足,護長安排我春節輪休,雖說僅有3天,我已策劃了N種填滿它的方式。
然而……
"你怎麼不接電話啊?我包了餃子,晚上帶孩子過來吃。"
"媽,我在單位有點事,一會說。"
"不是輪休嗎?怎麼還……"
沒等說完,我匆忙掛斷了電話。那一刻,我的心情特別複雜。記不清多少次答應好陪他們卻總是遇到突發情況而選擇奔向工作,每次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內心很不是滋味。這次,一面是家人所期待的春節團圓,一面是我所要去做的決定。我清楚的知道,我不僅是一名護士,也是一名黨員,越是困難越要挺身而出,在我決定要遞上請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沒想過後悔,只是不知該怎樣告訴家人這個事情。調整片刻後,我重新撥通了電話。
"媽,我們臨時通知,取消春節假期。而且,我很有可能要住在單位,因……"沒等我說完,媽媽好像明白了什麼。"嗯,你去吧,趁現在年輕,在單位好好工作,新聞我也看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想吃啥媽給你送,家裡和孩子你放心,有我呢。"聽到家人如此理解並支持我的工作,頓時,我淚如泉湧,好像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般泣不成聲。心裡雖有對家庭的虧欠,但更多的是身穿白衣肩上所扛著的責任!
那一天,是2020年1月25日,院領導組織籌建發熱門診並開展工作的第二天,我由原來的科室臨時抽調到應急小組工作。需要臨時成立一個感染科並有隔離病區,所有的一切等於從頭開始,下午協助護士長完成了隔離區的分隔,物資設備的準備工作。從那天起,我們一併踏上了戰場,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
當天晚上由我值班。21點多接到通知會有一位疫源地返鄉的發熱患者,我打起精神檢查了一遍所有備用物資,穿好防護服耐心的等待。一切檢查結束後23點左右患者來到了病區。那是我第一次見"她"——"新冠",與我想像的甚至與新聞里看到的完全不同,"她"的表現沒有那麼可怕,像極了普通的感冒的症狀,與"她"一同而來的是一位22歲的小姑娘。初見時一臉茫然,厚厚的N95口罩包裹著整張臉,一雙眼睛眨巴眨巴好奇的看著"全副武裝"的我,眼神里暗藏著緊張又恐懼的心情。
"我是今晚的值班護士,我們先測個體溫好嗎?"
"小姐姐,我可以回家嗎?不是說檢查一下就可以回家了嗎?為什麼帶我到這裡?我想回家,我爸爸呢?他去哪了?為什麼我要一個人在這裡?"
面對她這麼多的問題,我想她的內心肯定很忐忑,她似乎也猜到了些什麼,突然停止了說話,接下來一片寂靜。
"我們都在等結果,你別怕,今晚我就在這裡陪你好嗎?"
那是我與"新冠 "在一起的第一個夜班,晚上她很聽話配合,輸液時一直乖乖的躺著。在與她的交談中,我才知道她很無辜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她"就悄悄的進入她的體內,僅僅表現出了類似於流感般的低熱、乏困、輕咳症狀,所以不輕易被發現。但"她"最可怕的是潛伏期也具有傳播性,甚至潛伏期長達14天,最大的傳播途徑就是飛沫傳播。這種史無前例的病毒會悄無聲息的傳播卻又不容易被發現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我頓時感到恐懼,恐懼在於很多人肯定都不知道這些,我們該如何做好防控?讓更多的人認知並做好自我保護?
那天晚上後半夜暖氣停了。我被凍感冒,第二天下班時頭暈腦脹,也一併出現了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的症狀。但我並沒有害怕依然堅守崗位,休息時抓緊吃藥輸液,只有自己有一個好身體才能留下來繼續戰鬥!
接下來,最可怕的事發生了,22歲的她被確診為"新冠"。領導積極聯繫疾控中心,市縣領導倍加關注。而我們這15人的小團隊也要一併"隔離",得到通知後有同志哭了,但我們沒有人退出,一個個都勇敢的站了出來,我們要並肩作戰,並立下軍令狀,抗擊疫情,眾志成城!我的小夥伴有人說"17年前的非典時我們是孩子,有一群可愛的天使保護著我們,如今我們長大也要學著天使的模樣去保護大家。"也有人說"我的城市生病了,我不會怕我也不會放棄,我要救治它"。還有人說"我不會從這裡出去,我要一直在這裡,等著最後一位患者離開我再出去"。一群可愛的人做著可敬的事,這才是白衣使者奔跑所在的一線。
從隔離的第一天開始,我們這15名醫護和患者的伙食由一家小店為我們供餐。因為防控需要那家小店關門。其實我們可以暫時泡麵充飢,但患者不能營養跟不上。得知消息大家都很著急,臨床科室的女同志們自告奮勇,要麼自己在家做好飯送過來保障我們的飲食;要麼就在單位起灶,下班時就去灶上幫忙洗菜做飯。領導們對院內職工積極的態度特別感動,但考慮到一些因素,最後商量在隔壁錦屏鎮政府灶就餐,錦屏鎮書記二話不說立馬同意,並下達命令首要保障醫務人員及患者的飲食問題!這時候我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力量,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感動,更多的是激勵,一種來自肺腑的力量,是政府的關懷溫暖了整個病區、溫暖了整個冬天、也溫暖了我們每個人的心!
再後來的日子,我嘗試過了一切,並親眼看到了很多讓人瞬間淚崩的畫面,比如摘下口罩滿臉的濕疹又紅又癢,鼻樑上被N95口罩壓下的疤痕,背著滿桶消毒液的噴霧器艱難的消殺工作,女孩子生理期涼水洗手後肚子痛的站不起來,護目鏡被霧化什麼都看不清依然賣力的工作,兩層手套導致觸感很差卻每次都能穿刺成功減輕患者痛苦,從病房出來汗水濕透了厚重的防護服隔離衣……最艱難的應該是上班期間為避免上廁所(因為物資緊缺,出來就得再穿一套衣服),很多人都不願多喝水甚至不喝水導致的便秘。與此同時我們也獲得了很多正能量的支持,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問候,社會的高度評價,以及在物資緊缺的時候收到了紅十字組織捐贈的物資,還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慰問!
可是,所有的事並非萬無一疏。信息化社會網絡的發達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的患者在被隔離的第5天,原本就孤單的她受到了很多社會壓力。一座小城、一件大事。各種輿論矛頭指向她,當我們看到某些報道和敏感字眼時都覺得憤怒,別提這位倍受身心煎熬的小姑娘了。這方面受到了縣領導高度重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們護理部主任緊急召開會議,考慮到患者有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問題,制定心理治療方案。會議結束後,由我代表進入隔離病房,再次與她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揣摩她的心理問題。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她的眼神有些幽怨,在我還沒有開口前,她先問我:
"姐姐,離我這麼近,你不怕嗎?"
"當然怕啊,我還有家人、孩子。可當我穿上白大褂的時候我就不怕了。"
"為什麼?"
"因為我們都想讓你康復,你也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親人們不對嗎?你要知道,她們都在等你回來,無論發什麼什麼,親人們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後來的聊天中,她告訴我自己確實很壓抑,每天面對那麼多責備的語氣和異樣的眼光,讓她很沒有信心。我給了她很多的鼓勵,講了很多道理。我留了電話和微信,告訴她上班的時候我會在病房每天看她,下班了我們可以視頻聊天解悶,再後來,她可以敞開心扉和我交談,如今的她心態特別好,很有信心與我們一同抗擊"新冠"。看到這種情形我們很開心,心理療法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在此,我借媒體呼籲大家,請不要歧視甚至人身攻擊那些被"新冠"感染的患者,他們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傳染。讓我們互助互愛,團結一心,共抗疫情!
正因為是"新冠",正因為史無前例,我們每天除了必須的"消殺"工作和患者的治療護理外,都在積極查閱學習各種新版診療方案,短短一個月從第一版到第五版,每次版本的升級,都會有更精準治療指南。每天晨會護理部主任都會組織我們學習並汲取新的知識點。比如:第5版指南中有新的發現,在被"新冠"感染的患者糞便中也發現了"新冠"病毒,我們立即採取措施,對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大小便)做統一收集並集中消殺處理,避免增加感染源。我們不怕髒不怕累終於在大家的努力下,看到了一些可觀的成果,患者入院前一切症狀緩解,並且發熱得到了極度的控制。根據這位患者從確診入院後這段時間病情恢復看來,醫療組在與省專家溝通並慎重討論後決定複查,我們期待的是間隔兩次核酸陽轉陰的好結果,然後病人康復出院,也算是肯定了我們這段時間的辛苦工作。可是,當院長親自組織開會公布檢查結果,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讓每個人的心都跌倒低谷的" "。
會議結束後,大家的狀態都很不好,死氣沉沉的宿舍沒有一個人想多說一句話。大家都不明白,我們不分白晝辛苦努力的做了那麼多,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們不想辜負政府及社會的高度期望,多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患者可以康復出院啊!我們甚至幻想過很多種患者出院的情形,我們要與患者手拉手一起走出這棟樓,告訴大家其實"新冠"她並不可怕,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就不會被傳染。那是我第二次感到恐懼。或許我們小瞧了這種"新型病毒"——"她"過於頑固!
團隊小組負責人對於我們工作人員這種狀態,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想方設法調動大家情緒。立馬向院組織彙報。院長決定換下一批人去休整調整心情,可是這15個人沒有人願意被換下去,都堅持要留下在這裡"守著她"。其實,我們每個人從進來的那一刻起,都是背負著重任而來,我們的工作不能有任何閃失,我們逼著自己要取得圓滿成果,不負眾望!
前天是我們相對來說比較開心的一天,按診療方案里指示,患者度過了相對危險期,在這期間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似乎我們的努力得到了部分的肯定。但病情再不斷變化誰也不能保障接下來的一切都能順利,我們並非聽天由命,我們在努力去改變她的命運。我們未曾放棄。
今天,是元宵節,也是我們進入隔離區的第15天,我們醫院青年突擊隊在行動,自發組織為我們親手包了餃子。早上從隔離病房出來看到後心裡暖暖的,我們堅定信念、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閒暇之餘,一個朋友打電話問候,順便問了一個特別火的問題,這次疫情結束你最想見的人是誰?我說:"沒想那麼多,每天都很累,現在唯一想的只有疫情早點結束,願春滿枝頭、山河無恙、人間皆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與"新冠"在一起的這些天,每一步的經歷在隔離區外的你們都無法感同身受。從一個初雛成行的科室到一個默契配合的作戰團隊,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醫護密切合作,良好的護患溝通,紮實的護理基礎,讓我們很有信心繼續努力,甚至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作為一名黨員,我無怨無悔!接下來的日子會不惜全力,不會放棄,用我得行動期待我們的患者痊癒。而我們終將會像戰士般滿勝而歸!加油!(周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oYMHABgx9BqZZIXF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