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數字經濟 歐洲如何玩轉?

2020-03-30     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夏賓報道】在數字經濟這片戰場上,歐洲雖然錯過了第一波「戰鬥」,但正在源源不斷地投入「兵力」, 海外科技巨頭或受限 新數字戰略非希望能夠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的贏家。近日,為了在數位技術領域追趕中國和美國矽谷的步伐,歐盟於 2 月 19 日正式宣布啟動新的數字戰略,名為「塑造歐洲數字未來」。

圍繞這一戰略,歐盟將頒布多項新法規,覆蓋AI、數據等多個領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計劃在歐盟數據空間和雲基礎設施方面啟動 40 億至 60 億歐元的投資。此外,還將有一些遏制「外來」科技巨頭的手段出爐。歐洲為何輸在了數字經濟的「起跑線」,現在的發力又將帶來哪些實效?本期歐時茶座將給出分析見解。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

賽迪智庫網絡安全研究所專家 王闖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沈逸

2019年9月27日,在舊金山人工智慧峰會期間聯想集團員工介紹人工智慧產品。(圖片來源:新華社)

發力晚重保護 歐洲在數字賽道上落後

歐盟承認,在第一波數字創新浪潮中,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在線購物和智慧型手機等消費市場領域,歐盟落在了美國和亞洲等競爭對手的後面。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AI與數據競賽中,中美無疑是走在最前列的兩個國家,而歐盟此次推出的「塑造歐洲數字未來」,似乎意圖打破現有格局,從而躋身上位,甚至是超越中美。

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發展戰略,IT逐步發展成熟,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正式提出數字經濟戰略。

2012年,美國又將大數據從商業行為上升為國家意志,強調利用大數據來激發創新,提高生產力,利用大數據改善生活,服務大眾社會,以此來鞏固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在2018年,美國在數字經濟領域主要發布了「數據科學戰略計劃」。同時,也發布了「美國國家網絡戰略」和「美國先進位造業領導力戰略」,在其中明確提到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

顯然,歐盟意識到應對數位技術進行整體發力的時間有點晚。歐盟為了抓住數字革命帶來的數字機遇,在2015年5月6日,歐盟委員會啟動單一數字市場戰略,旨在通過一系列舉措革除法律和監管障礙,將28個成員國市場打造成為一個統一的數字市場,以繁榮歐盟數字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曉東則指出,就基本國情來說,中國高科技發展已從整體上超過歐洲並具備了與美國競爭的可能。高盛其一份人工智慧報告中表示,中國有足夠的資源和決心在未來幾年打造出一個基於人工智慧(AI)和深度學習的智能經濟體。特別是以BAT為首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成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推手。

2019年3月5日,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數字經濟增速已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其中,2016年到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1.51%、20.35%和17.65%。這項研究預計,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而美國則會保持在6%左右。

另一方面,歐盟在保護與發展之間矛盾衝突也是一大問題。2018年,歐盟出台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下稱「GDPR」),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法國土魯斯經濟學院教授JeanTirole對GDPR表達了一些擔心。他說:「這個條例(GDPR)太過複雜,如果不允許收集數據,就類似於『想倒掉洗澡水,把寶寶也潑出去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董一凡認為,歐洲特別是德國長期以來的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根本立足點,以機械、化工、汽車、航空等傳統高端工業領域見長。

但自上世紀90年代出現網際網路、信息化熱潮開始,網際網路經濟、大數據、5G通訊等新興數字經濟業態一直都不是歐洲的優勢。從市場規模來看,歐盟的信息技術產業市場規模早在2015年就達到了1.2萬億美元,但卻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

董一凡稱,硬體上看,西歐、北歐等較已開發國家的通訊網絡基礎設施較為健全,但中東歐和南歐明顯需要進一步提高,且區域間、城鄉間的不平衡性和互聯互通不足也是制約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潛力的問題。

軟體方面,歐洲在電子商務、軟硬體服務等領域均未能誕生本土的超級巨頭,初創企業與獨角獸公司數量相較於美、中均落於下風,人工智慧、5G、等均無真正的行業領軍者。制度方面,歐盟各國在通訊、數據管理、電子商務方面的監管規則及相應標準亟待統一,語言文化、商業習慣差異性帶來的市場同一性差問題也亟待克服。

新數字戰略拿出組合拳 多方面發力數字經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直言,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新技術應用最前沿的一部分,這部分不僅僅代表著經濟發展,也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象徵,其帶來的價值和紅利不言而喻。

歐盟必須奮起直追。最新推出的「塑造歐洲數字未來」可看作是一場「AI爭奪戰」,歐盟委員會熱衷於消除彙集大量歐洲數據集的障礙,以推動新一代數據驅動的服務,以此提高相對於中國和美國的地區競爭力。推動歐盟實現技術主權是馮德萊恩為27個成員國制定的數字政策計劃的關鍵一環。

馮德萊恩日前在布魯塞爾向媒體介紹了她的數字戰略最新情況,她表示:「我們希望數字轉型為我們的經濟提供動力,我們希望在數字時代找到適合歐洲的解決方案。」

賽迪智庫網絡安全研究所專家王闖指出,歐盟數據戰略從構建跨部門治理框架、加強數據投入、提升數據素養和構建數據空間方面提出四大支柱性戰略措施,並就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出一項具體做法。

如構建歐洲數據存取和使用的跨部門治理框架,為解決部門、成員國間步調不一所導致的碎片化問題,歐盟推動構建一個跨部門治理框架;加大數據投資,強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歐洲在數字經濟方面的技術主權。

同時,賦權個人數據,提高數據技能投入,歐盟將強化個人數據權,推動公眾數據技能和中小企業能力培養。

例如,支持個人提升對其數據(個人數據空間)的控制權,如強化GDPR規定的數據可攜帶權,以實現對系統生成個人數據的更強控制;加大對公眾數據素養的投入,

如「數字歐洲計劃」截至2025年將為歐盟及其成員國補充50萬數字專家,「歐盟技能增強計劃」截至2025年將把歐盟基本數字技能人口從57%提高到65%。三是支持中小企業能力建設,如即將出台的「歐洲中小企業戰略」,以及「地平線歐洲」「數字歐洲方案」、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將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發展機會。

此外,作為數據治理框架和相關措施的補充,歐盟將推動在戰略經濟部門和公共利益領域發展共同的歐洲數據空間。除已有的歐洲開放科學雲外,歐盟還將支持建設覆蓋工業(製造業)、綠色協議(環保)、移動、衛生、金融、能源、農業、公共管理、技能等九大領域的數據空間,戰略文件中詳細介紹了每個數據空間的政策法規背景、建設規模和時間表等情況。

「2019中德高端製造峰會」於當年11月30日在浙江紹興舉行,圖為歐洲科學院院士、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及科學董事、史丹福大學AI科學家Hans Uszkoreit博士作主旨演講。(圖片來源:中新社)

海外科技巨頭或受限 新數字戰略非「好消息」

在「塑造歐洲數字未來」這一戰略文件中提到,「少數大型科技公司掌握世界上大部分數據,不利於歐盟數據驅動型企業發展」,「歐盟高度依賴外部雲提供商,易受外部數據威脅」。

王闖指出,為此,歐盟要加大數據投資,不斷增強技術主權,提升中小企業數據技能,同時通過政策標準等規則體系保護歐盟企業利益,如歐盟將出台雲規則手冊和公共數據處理服務採購標準等,這些規則可能會對跨國網際網路企業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歐洲也有著監管的傳統,這一次的新數字戰略也不例外。

此外,歐盟已經在調查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如何使用數據。自2017年以來,歐盟已經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對谷歌處以82億歐元(約合90億美元)的罰款。2018年頒布的數據保護規則樹立了新的全球標準。

歐盟還打算啟動一場關於監管AI的辯論。歐盟表示,它打算審查被認為是高風險的AI應用,就像確保汽車、玩具和化妝品符合特定標準一樣。

歐盟數字和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特格近日稱,很明顯,無論以何種方式,當你是一家內容提供商時,我們都需要你擔負起責任。

她正在考慮對使用新技術的行業展開廣泛調查。此類調查過去曾引發對個別公司的審查,導致罰款和其他制裁。

歐盟提案中的其他內容包括涵蓋跨境數據使用、數據互操作性和製造業、氣候變化、汽車業、醫療保健、金融服務、農業和能源標準的新規則。根據各方反饋,歐盟提案的最終草案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表示,顯然,在數字經濟高歌猛進的今天,歐盟也開始做兩手準備,要構建某種歐盟可以信任、可以控制的力量,不說完全取代美國,至少可以多一種選擇。

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內一批政要在柏林一次企業家會議期間的表態,就是一種清晰信號:歐盟需要追求「數字主權」和「資料庫的控制權」。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曾與默克爾會商過「歐盟企業託管在美國的數據安全」等細節,再加上此次推出的新數字戰略。無疑,這對美國在歐洲發展的科技巨頭們並非是個「好消息」。

董一凡認為,歐盟在數字產業中也有極強的競爭和憂患意識,希望成為該產業的全球領軍者,而非對美中在企業、技術及市場份額上的發展聽之任之,甚至成為外國大企業逐利的競技場,這些擔憂既體現在近年來歐盟對谷歌、亞馬遜等大企業的調查和限制,也體現在對自身網絡安全、技術保護等方面的安全意識不斷上升,以及對相關領域外來投資愈發增強的警惕防範上。

(編輯:秋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F4KXEBrZ4kL1ViTmW5.html

疫情下的英國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