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吉林省第77、7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9-08-05     吉網調查

2019年8月5日,吉林省第77例(全國第8689例)、第78例(全國第869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旭輝、閆德正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同時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

在捐獻過程中,王旭輝、閆德正這一對素昧平生的80後男人一見面就感覺很親切,直言是共同的使命和心愿把他們聯繫在了一起,再一聊,兩個人身上的共同點還很多,同樣是80後,同樣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同樣是接到配型成功後都有過一絲糾結,真是越聊越投機,他們都為在捐獻時候身邊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兄弟同行而倍感欣慰和踏實。

王旭輝:脫下軍裝我也還是一個兵

第77例捐獻者王旭輝,今年35歲,曾經是一名光榮的軍人,退伍後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加入中華骨髓庫是十分偶然的,當時單位組織獻血,在獻血時,工作人員對他進行了有關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的宣傳,動員他加入。

「我當時也沒想啥別的,就聽工作人員說這個捐獻有可能會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我就同意了,真沒想到,還真配型成功了」,旭輝笑著說。因為有過軍旅經歷,所以每年的「八一」建軍節對於旭輝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紀念日,沒想到今年的「八一」是在醫院裡度過的。「八一」那天,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送來一束鮮花和一份特殊的問候,鮮花的賀卡上寫道:你站立處即安寧---致敬中國軍人!

旭輝說:「我曾經是一名軍人,職責是保家衛國,回到地方也一直在體制內工作,受黨教育這麼多年,別的豪言壯語我不會說,我只希望通過我微小的努力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能在建軍節時進行捐獻,對我很有意義,脫下軍裝,骨子裡我還是個兵」。這一番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很感動。這個略顯靦腆,不善言談的男人穿上軍裝時,他頂天立地,是國家和民族的捍衛者;脫下戎裝後,他依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

捐獻時,旭輝的愛人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做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他對丈夫的捐獻決定有過猶豫,但做為一名醫護工作者,這個善良的女人欣然同意並請假陪在丈夫身邊,「他在我和孩子心裡,就是個英雄,孩子們聽說了爸爸的做法,都說爸爸很勇敢,他們長大了也要向爸爸學習。這次捐獻,我不能做的更多,但我在他身邊的陪伴,會讓他感覺更踏實,也可以讓醫院的同行們多出些時間照顧更多病人」。旭輝的愛人飽含深情的說。

閆德正:用自己的捐獻善舉告慰友人

第78例捐獻者閆德正,今年32歲,現從事廣告行業和工程行業,業務十分繁忙,在與他接觸的過程中,不斷有業務電話打進來,需要他一一安排處理。

「最多一天我接過260多個電話,這一天天,太忙了」 。據閆德正說,吉林省紅十字會得到配型結果聯繫他時,他本是很糾結的,德正家的生意平時都是夫妻二人打理,他主要負責生意上的對外聯繫,多年積攢的客戶人脈、工程現場聯絡、突發事件應對都需要他來做,現在正是工程旺季,他天天都是早出晚歸,一旦住院等候捐獻,這一周對生意肯定會有影響。「剛貸款買的工程機械,這一天不開張就是幾千塊的成本啊」。這個每日操勞的男人無奈的說。但是多年來心裡的一個遺憾讓他最終堅定了捐獻意向。

原來,德正有一位自幼相識的好友,五年前因白血病而英年早逝,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傷痛。「當時他很痛苦,很無助,我面對我最好的朋友得了這種病,卻無能為力,從那時起,我就想,以後一旦有機會,我一定要幫得了這種病的人」,談及此事,那怕時隔多年,德正依然意難平。正是抱著這個目的,最終德正決定放棄一些眼前的利益,參與捐獻。閆德正說:「我覺得,能夠配型成功,就是難得的機會,錢可以以後再努力掙,但這次我放棄了,也許就讓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失去了希望」。「我這麼做,就兩個目的,一是真的想幫助別人挽救生命,二是對自己,對逝去的朋友有個交代」。

這兩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樣的年華,不同的際遇;同樣的幸福家庭,不同的心路歷程,但他們心相通,願相同,都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為他人帶去生的希望。進入採集室前,兩個男人緊緊的握手,互相加油打氣。「兄弟,加油!為了我們,更為了她們(此次受捐患者)」!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不禁濕了眼眶!

吉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於立敏向他們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牌。

人的一生都要經歷給予人或被人給予,但沒有什麼給予會比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更為重要!隨著血液分離機的運轉,造血幹細胞的採集順利進行,等待救助的兩個生命將會得到重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們---用他們人道.博愛.奉獻之心演繹了人間最美的劇目。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賈子堯 文/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T8YmwBUcHTFCnfeK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