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娃上了小學,做家長的都希望孩子學習成績能力爭上遊,畢竟後面的學習生涯還長著呢,開個好頭很重要。可每個班總有那麼幾個令人頭疼的孩子,怎麼補習成績還是上不去。有的爸媽直接給自己的娃下了「咱娃就不是學習這塊料」的定論,任由孩子「自生自滅」,這其實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每個孩子的智商在啟蒙狀態時是相差不大的,之所以漸漸出現差距,後天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知名教育專家曾表示,之所以出現較大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孩子本身的情緒導致的。而影響孩子情緒的關鍵因素包括了: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父母相處是否融洽、孩子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等,這些和父母有著密切的聯繫。
為什麼情緒能夠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績呢?腦科研究者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能發射四種腦電波,α波、β波、θ波、δ波,這四類腦電波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影響各不相同。
α波——信息高效整合
當孩子處於一種比較放鬆且清醒的狀態時,大腦就會傳遞出這類腦電波,此時孩子對問題的反應十分快捷,學習效率比較高。釋放這種腦電波的時間最好是在家中進行複習和預習的時候,在家裡,孩子需要將一天的知識匯總,然後儲存在大腦。若此時父母比較配合,給娃打造一個安靜祥和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輕鬆平靜的坐下來寫作業,那麼孩子完成的效率不僅高,而且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β波——上課最佳拍檔
這種腦波需要孩子有意識地去「製造」,也就是說上課時,孩子要學會自我掌控,讓自己保持專心。一旦娃讓自己保持高度專注、清醒時,腦部就會散發這種腦電波了。在課堂上,有的孩子能夠積極回答問題、而且能夠緊跟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就是因為此時這種腦電波在幫助孩子「深度專注的學習」。所以若能正確的掌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上課專心、保持清醒,那孩子的成績自然就有保證了。
θ波和δ波——助眠和沉睡
當孩子淺睡時最容易出現θ波,這時候有種「似睡非睡」的感覺,對孩子來說前一秒還在給你分享著學校的趣事,下一秒可能已經睡著了,其實就是這種腦電波在協助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哦。
表面上當孩子睡熟了,δ波會協助大腦更好的進行休整、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娃睡熟後大腦並沒有放下「工作」,它還會對於白天的知識做進一步的「消化、分類、存檔」。
如何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呢?
1、尊重孩子的天性,不給孩子太多壓力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齣兒童普遍具備吸收性心智,意思就是說,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其實很多時候無需大人過多的干涉,作為家長,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給到孩子有豐富刺激源的環境,比如大自然、圖書館或者有各種各樣玩具兒童樂園等,只要給到孩子豐富的刺激,孩子在玩耍中也能長本事,智力也會得到發展。所以,父母不要嘗試拔苗助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客觀發展規律,讓孩子擁有自由歡快的童年。
2、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
是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的情緒越來越接近於人的喜怒哀樂,負面情緒來臨時,應該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不要陷在某種負面情緒里,當積極的情緒來臨時,也不要太過亢奮,要懂得有所保留,總之,讓孩子擁有能穩定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會讓他受益終生。
最後,父母的榜樣力量也不容忽視,切記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否則孩子既替你背了鍋,嚴重時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健康發展,這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好,擁有積極的情緒是關鍵,而這一切都需要父母首先從自我把控開始做起。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1gUW8BMH2_cNUgU6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