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虛寒:胃脘冷痛,胃實寒:噁心嘔吐,2個方法帶走寒

2019-09-17     大國醫說

什麼是胃寒?

胃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症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

胃寒的主要病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飲食不節,嗜食生冷等。經常冷熱食物一起吃,吃飯不按時或者饑飽不均,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寒。再加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造成脾胃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中醫認為本證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陽氣虛衰;腹部受涼;過食生冷;勞倦傷中,復感寒邪,導致陰寒凝滯胃腑。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1.飲食

胃寒患者多由於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習慣

常常不按時吃飯,冷熱交替進食,飽一頓餓一頓,久而久之會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也是促進胃寒症狀加劇的重要原因。

4.天氣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於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畏寒的表現

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症狀減輕。許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涼的食物,氣溫下降,則會出現胃痛、腹瀉等。

我們身體的內臟都是有溫度的,腸胃也是一樣,中醫所說的胃寒,就是脾胃虛弱,裡面有寒氣鬱結。造成這種毛病,就是跟我們平時的日常飲食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胃寒呢?

胃寒患者平時喜歡生冷食物,飲食不規律,經常生冷不計,冷熱不挑,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胃寒

胃寒患者喜熱飲、熱食

胃寒患者舌苔白滑,邊有齒痕

胃寒患者脈沉遲

胃寒患者口中無明顯氣味

胃寒患者胃痛伴有胃部寒涼感,腹痛,腹瀉

胃寒患者得溫痛減,得寒加重

如何預防胃寒?

多喝熱粥

小米,雖說他屬於粗糧,但是他們含有豐富的養分,大米、小米、等能夠養胃,補脾虛。

多吃胡椒

無論是做菜還是熬湯,都加一些胡椒。胡椒能夠祛除胃中的寒氣。

少吃寒性食物

像香蕉。梨。這些東西都是寒性的食物。

避免吃各種刺激性的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生蒜、芥末等有刺激性的東西。

胃寒可多吃些橘子。橘子既好吃,還能防止胃寒。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從中醫辯證的角度如何來帶走胃寒呢?

胃虛寒

表現:胃脘冷痛,綿綿不已,時發時止,喜溫喜按,食後緩解,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脈沉遲無力。

治則:溫中健胃。主方:理中湯加味

胃實寒

表現:胃脘冷痛,痛勢急劇,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脘痞作脹,噁心嘔吐,吐後痛緩,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聲漉漉,舌苔白滑,脈弦或沉緊。

治則:溫胃散寒止痛。主方:厚朴溫中湯加減

現代生活方式多食冷生更易產生胃寒的情況,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需要仔細辯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sOPm0BJleJMoPMUn_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