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潮汕人,你知道潮汕地名的由來嗎?

2019-10-21     潮汕說

潮汕歷史十分悠久,潮汕人遍布全球,因善於經商而被稱為「東方猶太人」。作為一個潮汕人,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但你知道潮汕地名的由來嗎?



山水相連的潮汕

潮汕,要山有「山」,要水有「水」

「潮汕」兩字就十分富有內涵,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難怪潮汕是一塊風水寶地,千百年來人才輩出,盛產富豪,享譽全球。

原來,「潮汕」這個稱呼的出現是在清末年間,迄今僅逾百年時間。直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始有「潮汕」這個稱呼。

1903年,在南洋僑領張弼士的勸說和鼓勵下,印尼著名僑領張煜南(號榕軒,梅縣鬆口鎮人)應邀回國,決心參與家鄉鐵路建設。張煜南進京不久,便受到慈禧太后的接見,這在當時是一種特殊的榮譽。他向清廷提出在韓江下游修建潮汕鐵路的計劃,獲得了批准。自此,他向「實業救國」的理想邁出了重要的步伐。

張煜南準備興建的潮汕鐵路南起汕頭,北迄潮安,全長39公里,後來又加築了意溪支線,共42公里。路線確定後,清廷即派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前來實地勘測,決定興工。全部工程、路軌、機車、車廂及站台由英國怡和洋行估價,計需180—190萬元。據此,張煜南和張鴻南兄弟邀集親友認股,股額定為300萬元,其中張氏兄弟各認100萬元。

潮汕鐵路從1903年開始籌備,1904年動工興建,至1906年10月全部幹線完工,同年11月16日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正式通車,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由華僑投資興建的純商辦鐵路。潮汕鐵路所使用的車廂和車頭均為進口,美國進口的燃煤車頭為火車提供了強勁動力。由此始有「潮汕」一詞,並日漸為人所知曉。

潮汕鐵路從1906年通車開始,至1939年被日本侵略軍破壞、拆毀為止,共存在了33年。在這期間,它對潮汕當地的客貨運輸和城鄉經濟的繁榮,都曾起過很大的作用。

1921年汕頭建市,設立省直屬市政廳,汕頭開始與潮州府城並駕齊驅。「潮」、「汕」共榮格局自此形成,人們開始習慣於潮汕人、潮汕話等稱呼。



汕頭市區

汕頭,原來叫「沙汕」

汕頭是粵東的中心城市,但汕頭的歷史並不長,在宋元年間,汕頭還只是一個小漁村,也還沒有汕頭這個名稱。

汕頭市區古為濱海沖積地,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設柵捕魚,稱沙汕。

在宋代,砂尾(今金砂鄉)已形成村落。明嘉靖年間(1507—1566年),從福建雲霄縣遷來的李姓人家在此定居。砂尾因以李姓為主,故稱「砂尾李」。

至元代,汕頭光華埠一帶已有較大漁村,稱廈嶺。

明嘉靖年間,潮州府置澄海縣,今汕頭市區一帶屬澄海縣鮀浦巡檢司(副縣衙)蓬洲都。

清康熙年間潮州府在此建炮台,稱「沙汕頭」。直至雍正年間(1723—1735年),才簡稱汕頭。可見,「汕頭」這個名稱,形成於二三百年前的清朝年間。

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自此成為商賈重地。1921年成立汕頭市政廳,與澄海分治。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濱海重鎮,這裡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

汕頭市區的前身稱鮀浦三都府(轄鮀江都、鱷浦都、蓬洲都三都),在北宋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前一直隸屬揭陽縣。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設置澄海縣後,鮀浦三都(汕頭的市區前身)就歸給澄海縣。

汕頭別稱鮀城。「鮀城」的說法,即源於蓬洲所城。元末明初,現今的汕頭金平區鮀江街道的蓬州片區先民由中原遷移此地以逃避戰亂,以捕漁為生,蓬洲片區也就成為了汕頭市區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因為當時汕頭市區稱為鮀浦三都府(鮀浦巡檢司或鮀浦漁政司),蓬洲所城民間俗稱為鮀浦城,簡稱「鮀城」。

另據《澄海縣誌》記載:「鮀浦蓬洲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而澄海縣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才置縣」。所以在汕頭一帶有句俗語說「未有澄海縣,先有鮀浦城」。

如今,汕頭成了粵東中心城市。人們很難想像數百年前,汕頭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



潮州市區


潮州,潮水往復之意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潮州別稱為鳳城,在宋代年間,即以鳳凰山而得名「鳳城」。

潮州的名稱,源於隋朝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因地臨南海,因而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隋朝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而在此之前,潮州有過多個名稱,分別有:揭陽縣(秦漢年間)、義安郡(東晉年間)等。

唐朝年間,潮州又再度改名。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郡,潮州易名為潮陽郡。直到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才再度改稱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必須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潮州,不是僅指現今的潮州市,而是包括整個潮汕地區。



揭陽市區

揭陽,得名於「揭陽嶺」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揭陽歷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並派兵戍守五嶺。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揭陽得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潮汕與閩南同宗同源。

揭陽,別稱「榕城」。榕城區也是揭陽的市轄區。

在潮汕的歷史上,揭陽的歷史是最為悠久的,揭陽得名比潮州還早了800年。不過,有趣的是,由於「潮汕」這個統稱,有「潮」(潮州)有「汕」(汕頭),卻沒有「揭」(揭陽),因此造成了很多誤解。

比如,不少外地人聽說你是潮汕人,十有八九會以為你是汕頭人,或是潮州人,而說到揭陽,他們都會一臉茫然:揭陽在哪裡?揭陽也是潮汕?當然,現在揭陽的經濟蒸蒸日上,潮汕機場也設在揭陽境內,揭陽的知名度已今非昔比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cu_7W0BMH2_cNUgra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