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容易知道難。我最近出版了一本名為《知道》的散文集,是天津的百花出版社出的,精裝本,我還想出這樣一本書,書名幾年前就想好了,叫《第三種文明》。我2007年從西安報社出來,一頭扎進陝北,走了幾十條溝,翻了幾十道梁,聽了幾百曲信天游,讓我知道了一件事,中國的版圖,不只是我們常說的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兩個板塊,還有第三種文明存在,那就是以長城為線、陝北為點的一種文明。這種文明就存在於陝北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世俗生活中。這種文明有種強烈的雜交優勢,讓歷史上對立的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在長期的征伐中融合,雜糅了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優秀品格,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明形態。當大陸的問題和矛盾,糾纏得非常激烈,甚至無法調和的時候,只有從陝北出發,才會完成一次新的成長,一次新的建立。
千百年來,數次大的歷史事件,甚至是改朝換代,莫不是從陝北開始出發的。
靖邊縣位於陝北偏西、與毛烏素沙漠相連,在萬里長城腳下。歷史上一直處於第三種文明的核心區。據記載,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以新城堡為縣直「東與懷遠縣清平堡接壤,一百二十里;西與定邊縣柳樹澗接壤,一百二十里;南與保安縣牛頭坡接壤,一百一十里;北至邊牆十里」。光緒年間(1875~1908),改以鎮靖堡為縣制:「東至崔家畔一百里,與懷遠縣之狄青原接界;西至二道渠一百一十里,與定邊縣之茶店圾接界;南至黃花池灘二百一十里,與保安縣之柳溝接界;北門外即邊牆,出口至四朴樹六十里,與懷遠縣之本塔兒梁接界。縣境南北最長為116.2公里,東西最寬為91.3公里,總面積5088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其中農業人口25.2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7人。
統萬城遺址,就在靖邊縣境。建成於公元418年統萬城遺址,是党項這個草原民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它雖不見了當年的刀光劍影,也聞不見原來羌笛胡笙,但歷經千年風雨的城牆,支離破碎的瓦礫,仍然訴說著當年的輝煌。登高望遠,發思古之幽情,收滄桑於眼底,是靖邊縣最為寶貴的一份文化遺產。
古長城遺址蜿蜒曲折,時隱時現,高高聳立在千溝萬壑之上,是第三種文明最真切的見證,以及實體呈現。還有距離靖邊縣城8公里的鎮靖古城,最初為唐夏州節度使李佑所築,鎮靖城又名烏延城,唐長安至夏州的通道經城而過。上世紀30年代,鎮靖曾是靖邊縣城所在地,現留有古長城、中山台、北城門等遺址,也是十分珍貴的。
靖邊還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區。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陝北時,在靖邊的小河、天賜灣、青陽岔生活戰鬥了64個日夜,中共中央著名的「小河前委擴大會議」就是在小河召開的,這些舊居保存完好,是靖邊縣又一個不可多得的紅色文化遺產。
當然,靖邊縣如今最為燦亮的還是自然資源,好像是地上物產豐富的地方,地下要貧瘠一些;而地上貧瘠的地方,地下的埋藏卻要豐富得多。地球是太公道不過了,靖邊縣就是這樣,地上相對貧瘠一些,而地下卻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以靖邊為中心的陝甘寧盆地中部天然氣田,控制面積4300平方公里,控制儲量3200億立方米,屬世界級整裝大氣田,靖邊因此被譽為「塞上氣都」。 在氣田的開發利用方面,現在已有年凈化能力50億立方米的中國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10萬噸甲醇廠,靖邊至北京、上海、西安、銀川、呼和浩特的輸氣管線。
靖邊縣南部山區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約在1億噸以上。目前,全縣石油年產能達300多萬噸,建成了年加工原油150萬噸的榆林煉油廠。
縣境內北部煤炭資源分布面積亦十分的廣闊,煤層厚,儲量大,是神府煤田連接部分,已探明優質煤儲量達35億噸,具有重要的開採價值,煤炭資源的勘探開發工作已啟動。
名勝古蹟土特產品也非常豐富,是馬鈴薯的主產區,年產馬鈴薯50多萬噸,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無公害食品」和「有機轉換食品」。綠色食品蕎麥、綠豆等小雜糧,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出口日本。以大蒜、辣椒、洋蔥等為主的6萬多畝大田蔬菜以其無污染、無公害的美譽而銷往全國各地。全縣羊子飼養量已達100萬隻,年生產優質羊肉5000多噸,品種有薩福克羊、白絨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羊等。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飼草資源,靖邊羊肉無腥無膻,肉羊羊肉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有機轉換產品」,是真正的陝北優質綠色食品。陝北白絨山羊以其產絨量大、絨色潔白、強度大、纖維細長、繁殖性能強等優點,被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命名為「陝北白絨山羊新品種」。
熱情豪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如泣如訴的陝北道情,細膩秀美的三邊剪紙隨處可見,是靖邊縣更為獨特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此外,靖邊的柳編製品、中草藥材已打入國際市場,精製蜂蜜獲1992年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銀獎;蘆河系列白酒曾多次在國家、省、市酒類評選中獲獎,其中有兩個品種獲1993年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田源粉皮暢銷省內外;小米、綠豆、葵花油等農產品和剁蕎面、油炸糕、羊雜碎、涼粉等地方風味小吃也在省內外享有盛名。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2019年2期)
作家簡介
吳克敬,陝西扶風人。曾任西安日報副主編,現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陝西分院院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府參事,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2年,《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羞澀》、《大醜》、《拉手手》、《馬背上的電影》等四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