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心臟病學會:我們為什麼不推薦你吃快餐?

2019-10-21     橙子先生smile

專家告訴你洋快餐里的健康危機,並教你快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近期,歐洲心臟病學會發布一項研究提出:每增加一個快餐店,每年每10萬人就有4人心臟病發作。當然,這項研究針對的是「洋快餐」,我國消費量並沒國外那麼大,並且我國快餐品種更豐富,營養情況差別也非常大。該數據不一定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但也帶給我們一些警示——快餐給人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埋下了健康隱患。

1快餐店多,心臟病高發

上述研究記錄了澳大利亞地方政府區域內的快餐店門店總數,並比較分析快餐店密度與心臟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得出結論:

每增加1家快餐分銷店,每年每10萬人中就有4次額外的心臟病發作。

不論農村還是城市、年齡大小、是否肥胖以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結果都一致。同樣,去年一項來自荷蘭的研究也顯示:家門口快餐店越多的人,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越大。

研究人員發現,家附近500米內有2家快餐店的人,發生冠心病的風險大約增加13%;家附近1000米內至少有5家快餐店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大約增加17%。

注意,上述研究涉及的都是「洋快餐」。

2洋快餐,悄悄增加慢病風險

洋快餐可粗略分為三類:

  • 主餐類,包括漢堡包、焙烤食品、炸雞塊、牛肉片、火腿腸等;
  • 飲料類,包括果汁、速溶咖啡等;
  • 小吃類,如炸薯條、蝦片、冰淇淋及其他油炸膨化食品。

翟鳳英指出,以上大多是高鹽、高能量、高脂肪的「三高」食品,蔬菜含量極少,肉的分量過多,營養極其不均衡。

很多人一直抱著僥倖心態,認為又不是天天吃,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而德國波恩大學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卻表明,洋快餐能夠激活先天免疫,引起機體炎症,作用類似於細菌感染,「加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

歐洲心臟病學會:我們為什麼不推薦你吃快餐?

即使恢復了健康的飲食習慣,這種激活作用依舊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3快餐為什麼健康不起來?

雖然上述研究多指向洋快餐,但無論是洋快餐還是中式快餐,都很難做到完全健康,主要有兩點原因。

01 餐飲口味要迎合消費者

快餐店要想經營下去,首先就要考慮消費者的喜好,這就使得快餐註定會出現以下問題:

口味重

快餐店要迎合大眾口味,將餐食做得「有滋有味」,因此烹飪中往往添加大量食鹽、味精、雞精、各種醬料等,增加食物味道。

油太多

在中式快餐中經常出現的蔬菜,如茄子、土豆等,過油後口感更好。

為讓餐食聞起來更香,看起來更油亮、誘人,商家往往使用大量油脂烹調。

精製穀物多

快餐多以精製穀物為主,較少採用口感相對粗糙的粗糧作為主食。

快餐店為保證快速出餐,一般都是提前做好後再加熱,而粗糧冷了之後容易變硬,影響口感。

02 控制經營成本

食材種類越多,蔬菜比例越大,採購、儲藏成本也就越高。

綠葉菜不耐儲存,容易變黃腐爛,反覆加熱後口感下降,因此快餐製作很少選用,而更多選用菜梗、瓜果類、罐頭等。

部分快餐店將已經加工好的各種「料包」,簡單加熱或加工後,便組合成一份餐食。因此,這些快餐店本身無法自主調整餐食中調料的多少。

4一頓營養快餐的打開方式

快餐很難做得健康,多吃無益。但如果不得不吃,營養方面也不能太湊合。

一餐需要供應一天中1/3的營養成分,應包括蔬菜、澱粉類主食、富含蛋白質的肉蛋奶或豆製品。

01 洋快餐:少吃「油炸選項」

走進洋快餐店,無論選什麼食品,都不可能吃夠一餐所需的蔬菜、粗糧和豆類。

如果一定要吃,最好放棄炸雞翅、薯條等油炸食品,把飲料換成熱紅茶、熱牛奶,飯後再補充水果,營養方面會略好一些。

02 中式快餐:要選營養組合

中式快餐和外賣中雖有一些高油高鹽食品,如果有健康意識,也能搭配出健康營養餐,如兩個素包子,一碗粥,一份涼拌菜;小米粥、紫米粥、玉米粥等能提供雜糧。

胡蘿蔔海帶絲、菠菜花生、金針菇黃瓜絲等涼拌菜,放油量少,屬於低脂菜肴。

「韭菜雞蛋餡餅+豆漿」、「醬牛肉夾燒餅+玉米糊糊+涼拌蔬菜」、「肉菜包子+小餛飩+胡蘿蔔之類小菜」等組合,從營養角度來說也都有可取之處。

03 記住「3個一點」

1、 口味淡一點

選擇少油、少鹽的餐品,避免過分香、咸、辣的菜肴。食物各有其味,保持原味的營養更好。

2、素菜多一點

根據膳食平衡原則,蔬菜、豆類製品要占總菜量的一半以上,儘量選擇蔬菜量更大的餐食。

3、品種雜一點

選擇食材品種更豐富的餐食,儘量保證均衡營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NQ08m0BMH2_cNUgfl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