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2020年2月4日17時
迎來「立春」
這也是春天的第一個節氣
趙春亮 攝
立,始建也
立春,春氣始而建立也
陽和啟蟄,品物皆春
一年四季,由此拉開序幕
此時此刻
寒冷的冬天漸漸離去
溫暖的春風拂面而來
仿佛提醒人們脫下厚厚的冬衣
李靖海 攝
立春又叫「打春」
即冬至數九後的「六九」開始,
也有「春打六九頭」的說法
萬物復甦,生機漸顯
樹梢已顯出微微的綠意
古時將立春分為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春風送暖,冰雪消融
大地開始解凍
泱波 攝
二候蜇蟲始振
蟄居在洞穴中的冬藏之蟲
漸漸甦醒,但動而未出
三候魚陟負冰
河裡的冰開始溶化
水底的魚群感知到陽氣
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
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羅雲鵬 攝
過了立春,氣溫回升
忙碌的耕耘,即將開始
立春是古老的節氣
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有迎春、咬春、打春牛
等傳統習俗
黃剛 攝
此時要「迎句芒」
相傳句芒為春神
過去在立春前一日
人們抬著句芒神像
出城上山,又祭太歲
以祈風調雨順
春天是耕耘的季節
民間流行「鞭打春牛」
「春牛」一般桑木做骨架
活動一般在立春前一日舉行
男女老少牽「牛」扶「犁」
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王中舉 攝
除了迎春
民間也有「咬春」的說法
《酌中志》記載
「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蔔
曰咬春。」
「咬春」自有講究
寓意「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
北方有的地方吃春餅
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全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春天
朱澍平 攝
準備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
炒好胡蘿蔔絲和肉絲
和攤雞蛋一起卷進春餅
吃起來十分鮮香爽口
在立春這一天
過去人們還要食用五辛盤
一般由蔥、蒜、芥、姜、韭
等辛甘發散之物拼成
有驅寒暖胃的功效
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萬物復甦之際
人們要順應天時變化
及時調整作息時間
與大自然相適應
然而,立春時乍暖還寒
呼吸道疾病較為多發
體質虛弱的人要仔細保養
預防「倒春寒」
黃華 攝
可以適當喝些溫性茶
比如紅茶、烏龍、熟普洱等
也可多吃百合、山藥、
蓮子、枸杞等清淡食物,
養肝護身,滋潤脾胃
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盼望著,盼望著
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草木初萌,花枝孕蕾
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
李南軒 攝
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勤勞的人們滿懷希望
在田野播撒下新的種子
也種下對新一年的期待
《立 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安源 攝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唐·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楊厚偉 攝
《立春偶成》
南宋·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立春古律》
南宋·朱淑真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春天
一個播灑希望的季節
一個奮發圖強的季節
那些尚未實現的夢想
那些還未到達的遠方
都靜靜等待你開啟征程
王小軍 攝
因為突然暴發的新型肺炎疫情
2020年的開頭,或許註定不平常
武漢等地「封城」
多地醫護人員馳援、運送物資
為那裡的人們帶來希望
2020年伊始
團結一心,抗擊疫情
疾病打不垮勤勞勇敢的中國人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立春,一年四季新的起始
懷著希望,擁抱暖意
我們要堅定信心和勇氣
奮鬥吧!你準備好了嗎?
來源/中國新聞社(ID:cns2012 上官雲)央視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LWfDnABgx9BqZZIn2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