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蘇州專稿 文/張茜子】
眼前由6塊正方形拼成的設備,
看似非常簡易普通,
其實,這是國內首創!
並填補了這一領域技術的空白!
是不是非常意外,
它到底神奇在哪裡?
今天(12月13日),看蘇州記者來到了蘇州市高新區計量技術研究所,為大家揭秘它的厲害之處。
蘇州市計量測試院工程師劉玉龍帶著記者走進了他們的實驗室。
劉玉龍介紹,這六塊拼湊在一起的燈光設備是蘇州自主研發的室內照明統一炫光值的計量標準,「我們歷時兩年研發出來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青少年的用眼,保護學生視力健康。」
什麼是眩光值?和用眼有何關係?
室內照明統一眩光值(UGR)是表征和評價室內照明不舒適眩光的重要參量。
隨著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逐年增加,中小學教室的照明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燈特別亮、背景特別暗的情況下,人的眼睛會有不適的反應,這就是炫光。當人長期在這種不舒服的環境中,就會影響視疲勞,更容易造成近視。」
劉玉龍補充到,因此很多人就有這麼一個訴求:能否用一個儀器去測量照明對眼睛傷害的準確數值,從而來得到照明是否合格,之後根據數值對照明進行改進,從而達到護眼的效果。
而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眩光值的計量標準,測量眩光值的眩光測試儀都是按照亮度計進行校準的,無法判斷測量數據是否準確。
「市場上這些眩光測試儀沒有經過校準,也沒有地方可以驗證,都不知道這些設備測出的數據準不準確。」
劉玉龍跟記者講述了一個例子,「很多人反饋在同一個教室同樣條件下測試,兩台不同的設備測出來結果完全不一樣,還可能差得很多。」
這個時候,到底哪台設備出了問題?實際數值到底是什麼?都讓人困惑不已,更不用提去改造室內的燈源。
兩年前,他們就把眩光值的計量標準提上了日程,「可以為室內光源提供準確的數值保障。」
「這個項目實現其實是有難度的,」劉玉龍回憶到,「最難的是這個炫光的計算公式。」
這款白色燈光設備花了一年的時間搭建完成,而他們的重心是要從各個方面拆解這個計算公式。「室內照明統一眩光值(UGR)的測量與計算涉及到大視場範圍內的亮度空間分布和幾何位置關係,課題組通過分析眩光值公式中的每個參量,要精確測量其涉及到的參量。」
就在本周二,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委託,省市場監管局在蘇州組織專家對這個項目順利驗收。
「現在這個設置的優點是穩定、發光面積大。」這個裝置通過背景光和眩光源的多路控制,使測量範圍覆蓋了高、中、低不同範圍;有效發光面積達到了3米×2米,在0.5米的測量範圍下可覆蓋整個人眼的視場。
炫光測量標準出爐,降低炫光不再是問題
這款研製成功的裝置已經投入應用。劉玉龍告訴記者,「國內外眾多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眩光測試儀提供計量校準服務,使用經過該裝置校準的眩光亮度計。」
在自主研發過程中,他們還對炫光產生、炫光測量、改造炫光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
「我們已經為蘇州1000餘間中小學教室進行了準確的檢測工作,並提出了整改意見。」
如何有效解決炫光問題?
劉玉龍提出了兩個解決辦法:
教室內燈具的布置應將燈管平行於課桌並與黑板垂直,這樣就會使燈管的光線從人的眼睛兩側射入人的眼睛,避開直射。
同時,在燈具外安裝格柵,防止眩光的效果會更好。
該裝置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室內照明統一眩光值(UGR)的校準,填補了相關計量標準的國內空白。
對於室內照明特別是學校教室照明不舒適眩光測試的量值統一和規範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