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和無情,都是一種修行,如果不能在一起,別學「何書桓」

2019-11-05   萱小蕾情感觀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說到這個話題,不得不想起大家耳熟能詳的「渣男」何書桓,當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說法。

當初看這個劇時,對何書桓這個男主角,應當是很欣賞很喜歡才對。深情多情又有才,哪裡不好了?

可是如今的我,也理所應當地站到了認同他是渣男一說的隊伍里。雖然這種渣,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但是他帶給兩個女人的傷害,也是一目了然的。

特別是對待如萍的方式,實在是不能認同。且不說他先跟如萍有點曖昧了後,又跟依萍在一起了。只說他跟依萍在一起後,還跟如萍的「拉拉扯扯」。

這種拉扯,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留餘地,給暗示,給希望,給慰藉……

跟依萍在一起了,又覺得對不起如萍,總想去安慰她,安撫她。跟依萍鬧矛盾吵架起衝突了,又去找如萍來療傷,來傾訴,來平衡。

總之,整部劇中,他的情感線是兩條,一條向如萍,一條向依萍,兩姐妹為了他,都流了不少眼淚。

明顯他還是更傾向依萍,但是對如萍這個拉扯不清的態度,實在不敢恭維。

不過現實中,這樣的人真的很多,大概是兩個或三個都愛,真不知選哪個才好。或者說選了一個,抽空又想理會安慰一下另一個。

但是感情這個東西,的確還是不能分享的。再怎麼有情多情,也得有一點狠心做決斷的意識。

否則對自己不利,對自己愛的人也不利。輕則傷心,重則傷和氣甚至釀出大事來。

全心全意跟一個人戀愛或結婚過日子的人,他的內心是坦蕩平靜的,是不需要費力費神去遮掩的,是輕鬆放鬆的。

若是心裡還放著別人,或者行動上還惦記著別人,那麼他自己也是會累的,也是會有壓力的。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既然知道不能在一起了,就不能再跟對方理不清剪不斷了。這樣對自己身邊人不公,是傷害,對外面那個人,也是一種傷害。

若是覺得一下子拒絕了很殘忍,就各種藉口,但不明確斬斷那情絲,對方就一直懷有期待,一旦期待落空,打擊更大,對你的恨意也是自然而然的。

就像有些人,明明自己有對象,接受不了其他的後來的愛情,卻捨不得一下子拒絕,捨不得說清楚。

或許是想證明自己的魅力,或許是受不了誘惑,或許是覺得拒絕了會可惜,或是想留作備胎和後跟,或許是想著還有利用價值。

無論哪一種心理,都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既然不能接受,不能負責,不能在一起,那就不能給對方任何模稜兩可的說法。

比如什麼我現在還不能跟你在一起,另一個潛台詞是(以後也許可以),這是想讓對方等,是想兩手都不放。

或者是,我是想跟你在一起,但是有些障礙現在還破除不了,潛台詞是(我兩邊都不想放),意思是讓對方接受自己腳踏兩隻船或多隻船的行為。

還有些人,明知能在一起,還要故意給對方一些希望,無非也是讓人家等,讓人家在原地待命,讓自己有多個選擇。

或者說,給暗示,言語曖昧,但又不明確承諾,為的是不用負責,不主動不拒絕。

這些行為,被有些人當成是有情有義,不狠心,太心軟,所以不忍一下子讓對方死心,要慢慢來,覺得自己這樣做,是溫柔,是好心。

其實不能接受的人、不能負擔的深情、無法在一起的相遇、無法承擔的緣分,都應該乾脆狠心一點放下,斬斷。

不要拖泥帶水,不要給對方一些沒有盡頭的希望,這樣做,看似無情,其實是有情,也是最可取的溫柔。

這樣的「無情」,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做得到,也算是情感界的明理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