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蘆子溝劉豬頭的傳說,今日才得以相見。
敢自詡為豬頭,敢自謙全國第二,
想必這人的氣量要大過天。
電話線通了,約好當天中午就去店裡試吃,很痛快。
一路乘著88路,觀賞著公車窗外的景,
太陽早早發揮了光和熱,
把公交車內的乘客炙得昏昏欲睡。
到了死海,一片日光下的寧靜。
東方駕校到站,下車。
走了幾十步,面前出現一座好玩的公社。
公社大院
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赫然出現在面前,
歷史在這一刻被還原。
那個年代的任何一個畫面放到如今,
都是耐人尋味的藝術。
正沉浸在歷史中,劉豬頭迎面走來。
陽光正好灑在他的光頭上,
他一個笑,讓周圍的草木生動起來。
進了「公社」大門,
右邊一整面牆上印著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劉豬頭站在字前,一派恢弘氣勢。
我似乎感到一種文人的力量。
問起劉豬頭的來歷,他很快為我們發來一篇文章。
《史記•劉豬頭傳》
A
BOUT
劉豬頭
如此精鍊的文言詞句,另我驚嘆不已,
急忙問出自誰手。
他淡定脫出,我給自己寫得自傳呀。
時間剎那間靜止,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曾是職業寫手,出過書,喜歡喝茶寫字,
如今把豬頭肉做得如此高逼格也是情理之中啊!
家鄉蘆子溝的滷肉技藝也因此得到發揚提拔。
天啊,我不禁感慨,文人做起事業來真可怕。
讓你來吃頓豬肉都覺得榮耀驕傲呢。
烤豬頭
烤豬頭華麗登場,色澤金黃透亮。
肉墩墩的豬皮上,整齊地劃拉出一道道紋路,
簡直如一道鬼斧神工的作品。
外帶自釀的臘八蒜和炒辣椒醬各一盤,
真是集色香味於一豬頭,
讓人味蕾頓時躍然在舌尖上。
咬一口豬皮,脆香滴油,
那感覺使人一下想起了北京烤鴨,
肥者溫潤如玉,瘦者入口不柴。
砂鍋綁蹄
這綁蹄用竹葉包裹,
肉香與苞葉的清香交相呼應,
實屬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抹一層辣椒醬,放入空心荷葉餅,
就著臘八蒜,大口啃下,
簡直極致版的肉夾饃啊。
吃完後大小三十六骨,粒粒可數。
回鍋冬瓜
我以為我最愛的燒茄子來了,
嘗過卻不見茄子味,反而有一陣淡淡清香,
一問,竟是冬瓜。
這才緩緩覺出的確有一絲一縷冬瓜味綿延於口。
不覺稱讚。
香酥薄荷
再來就是香酥薄荷。
油炸豆角一直是我最愛,
前些天嘗過油炸花椒葉,已然驚艷,
今兒又見油炸薄荷葉,不禁拍案叫好。
夏天的綠葉子,物盡其用,皆是怡人佳肴。
酸湯手工空心掛麵
吃到最後,來一碗精心調配的酸湯手工空心掛麵。
清澈見底,輕品一口,緩緩入胃。
立馬,那股酸酸的淡雅中和了肉的膩味,
不覺間多了份小家碧玉般的恬淡。
一肉一湯,那份葷素搭配的清澈與綿軟,
讓你才下舌尖,又上心田,
不覺佩服老闆的細心和對吃的獨特情懷。
變臉節目
吃著正興,一表演者入。
想來是變臉節目,
在場者無不興致盎然,
坐直了身子觀看。
表演者還時不時地與大家互動,
食客們歡樂極了,紛紛鼓掌稱讚。
一頓飯的間隙,吃著豬頭肉的同時,
竟能嘗到中國的戲劇文化,
不禁感慨劉豬頭的用心良苦。
公社內有大廳、包間、和涼亭,
背靠鳳凰谷,近鄰死海,
茶過飯飽,去周圍吹吹風,
神清氣爽,快意人生。
劉豬頭苦心經營之「大行」,
雖秀於鄉野,然問鼎食品行業天下之心常在。
誠邀域內之同行,攜產品論高低,決雌雄。
「大行於道,其路必闊」,
品美食,亦如品人生,有萬千滋味在裡頭。
大行豬頭肉
蘆子溝店:鹽湖區蘆子溝村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