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貝殼是流通貨幣,為啥沒人去海邊撿?古人:只要不傻就不會撿

2020-09-02     西遊故事多

原標題:古代貝殼是流通貨幣,為啥沒人去海邊撿?古人:只要不傻就不會撿

貨幣是用來流通的,它只有流通起來,才能發揮它的價值。像現在的紙幣,不流通,它就只是一張紙,擦屁股還嫌硌得慌哩!像古時,貨幣是銅幣,不流通,丟在家裡,既不能作為飾品美化室內,擦屁股還頂不上竹片兒——洗洗還能用~

在早一點,商朝時候是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那麼貝殼就顯得十分珍貴,有了它,人們可以換來糧食,買來衣裳,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它是為世人所艷羨的。那麼,人人都想要它的價值,而貝殼這種東西,海邊應有盡有,古人為啥不去海邊撿呢?

千萬不要拿我們自以為是的觀點解答古時的問題,身臨其境,需要感知那個年代,那種環境,才能講清楚,不然,就是傻子了!傻子才跑去海邊撿呢。

這種由貝殼製成的貨幣,稱之為「貝幣」,諧音「baby」,它可真是寶貝啊!

國家對於貝幣有著十分嚴苛的管理方式,因為它是作為商品流通的,若人人都造假,那麼,就沒人願意幹活生產商品了。人人都去撿貝殼,即便貝殼真是錢財,可以換來商品,可商品都無了,又怎麼去換,去哪裡換取呢?

這些海邊的貝殼被撿來後,一般來講,都會經由工匠師傅悉心打磨,在兩段鑽磨出空洞以便於攜帶。而在海邊,貝殼是非常常見的,常駐海邊的人們,或是有些人群為何不挖盡心思來撿貝殼做成貝幣呢?

事實上,貝殼被撿來後,不僅要經由師傅打磨,而首先還得要求貝殼是完整無缺的,且貝殼的種類極為考究,因此,即便沿海地區有著大量的海貝,但真正符合這些條件的,卻又是少之又少。

貝幣分有種類,就像如今的一塊錢的紙幣與一百塊的紙幣,珠玉貝便類似於一百塊的紙幣,價格高昂。尋常人家根本無從擁有。

到了商朝晚期,人們逐漸使用銅來替代貝幣,——可能是符合種類的貝殼太難尋找了吧,故才找了個替代品,於是,銅幣逐漸流行起來,直至它完全替代了貝幣,成了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銅幣的產生為後來銅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所以啊,古人才講,去海邊撿貝殼的都是傻子,真的貝幣沒有那麼好找啊!而私自仿造銅幣又容易被查,被抓入暗無天日的大牢里,還是老老實實賺錢,踏踏實實做事,這比什麼都強,這也是幾千年下來, 亘古不變的真理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84jT3QBURTf-Dn5Ld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