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2019年特殊人才晉升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於8月21日—8月22日評審結束,並在雲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網公示。德宏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人員李自衛榜上有名,他從中級職稱直接破格晉升為正高職稱——研究員(專業8級晉升到專業4級),成為我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
「十三五」期間,《德宏州「英才興邊」計劃》實施以來,在州委、州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李自衛先後申請成立了德宏州番興明博士專家工作站,入選德宏州第二屆產業技術領軍人才,同時順利博士畢業。2018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德宏州農業系統首篇SCI文章,同年作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3)獲得了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刷新了德宏州建州以來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的最高科學技術獎。
李自衛,傣族,生於隴川,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地地道道的德宏本地人。2009年12月本科畢業後入職德宏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展玉米種質資源改良及品種選育推廣工作,通過多年努力獲得了博士學位,現為德宏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糧作室(玉米室)主任。據李自衛介紹,其父親為景頗族,母親為傣族,兩種民族性格的碰撞,造就了他一種不服輸的韌勁。工作期間他認識了雲南省玉米首席科學家番興明研究員,深深被番興明對於玉米的熱愛及科研創新精神所折服,下定決心拜其為師,2014年他如願考取番老師的博士研究生,加入了這個國家級玉米創新團隊,開展了玉米科研之路。
2003年,德宏州暴發灰斑病,為全國首次暴發。該病害逐年向全國蔓延,且呈上升趨勢。現灰斑病已成為我國玉米生產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玉米產量。目前玉米種質資源狹窄制約著我國玉米育種的發展,特別是缺少抗灰斑病種質資源。近年來,德宏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雲南省農科院糧作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灰斑病種質資源改良及創製,該任務德宏點主要由李自衛完成。該團隊成功把熱帶、亞熱帶血緣加入溫帶種質資源中,有效加強溫帶種質資源的抗病性。目前該項研究創製出多份優良的抗灰斑病種質資源,發放到全國13個育種單位,特別是被玉米主產區黃淮海加以利用,選育出多個優良的玉米新品種。
李自衛表示,目前德宏已成為冬季全國雙色甜玉米的主產區,甜玉米是我州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但存在品種嚴重退化等諸多問題,產業持續性發展受限制。他今後的研究重點將聚焦於此,服務德宏主產業,希望能夠得到相關單位幫助,助推產業持續發展。
來源:德宏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責編:劉亞旭
審核:楊 旻 張仁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