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基層投入的不斷加大,大多數村級組織都有了獨立辦公場所。但一些基層群眾反映,村幹部「只對上級負責,不為百姓解憂」,到村裡辦事經常找不到人,甚至一些村幹部掛著書記、主任的頭銜長年累月不在村裡,「身在基層卻背對基層」現象在一些地方較為嚴重。」
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和產業
不少村幹部大多數時間大門緊鎖,儘管有規定村幹部要輪流值班,但是基本上都是「牆上制度」,村民去辦事時常常不見村幹部的人影。
在農村,村幹部大都有自己的產業,他們競選時很積極,但一旦選上村幹部,對村民的事情往往不再熱心。除了上級部門要求開會,以及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和產業。
還有些人當上村幹部後,依然外出打工,然後「遙控」其他村幹部和家裡親戚代為處理村事務。
上級任務考核多了,與群眾交流的時間少了
也有不少村社幹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但往往是事務性的工作多,直接服務群眾的工作少。
1
一位在東部農村社區任職20多年的支部書記表示,現在基層工作越來越多,考核壓力很大。
2
某貧困村村支書說:「現在每天真的很忙,跟村民們接觸的時間在不斷減少。有時候我都在想,花這麼多時間迎檢、做台帳、開會,還不如省下時間多為老百姓辦點實事。」
3
「村幹部大多是本村人,村民之間發生點矛盾、村民有什麼困難和需求,調解處理起來很便利。」東部某鄉鎮一位基層幹部表示,如果大部分村幹部沒時間「搭理」老百姓,會激化幹群關係。
村民一次找你,你不在家,兩次找你你說沒時間解決,三次四次下來,老百姓慢慢就會對村幹部失望,原本可能很小的問題也會越鬧越大。
村民找不到村幹部,不是小事
一方面,村幹部自身應提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規矩意識。另一方面,對農村幹部隊伍的管理也要加強。此外,地方政府還應轉變工作作風,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檢查、彙報、台帳等。
農村幹部,一頭連著廣大農民群眾,一頭連著黨委和政府,其狀態與作為關乎基層基礎的穩固,直接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實現,乃至鄉村振興的進程。村民有事找村幹部,村幹部卻不在崗,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次數多了,會讓村幹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不僅會疏遠幹群關係,還會拖累農村各項事業發展。
當然,這些主觀「跑偏」的村幹部畢竟是少數,我相信大部分村幹部還是為農民著想的!
農民朋友們,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