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黃山煙霞
許多畫家都對黃山情有獨鍾,李可染也是這樣。1954年和1978年,李可染先後兩次去黃山寫生,總共待了三個月之久。
黃山的密樹叢林、奇峰怪石、煙雲霧靄,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畫筆,通過新的語言,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黃山,畫出更深邃的意境。
李可染 黃山風光
李可染 黃山煙霞
李可染 黃山煙雲
李可染 黃山煙霞
李可染 黃山人字瀑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李可染以黃山為題材,創作了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佳構,而且多是巨製。單是「黃山人字瀑」,他就畫了好幾幅,既有彩霞涌動、青山滴翠的晨曦景觀,也有斜陽餘暉、金光璀璨的日暮奇景。
李可染以自己獨特的筆墨語言,或朝或暮,或晴或陰,把黃山美景表現得令人心馳神往、深深陶醉。
李可染 黃山煙嵐
李可染是中國山水畫家中第一個自覺地從素描調子來整合畫面統一性的畫家。他學過油畫,也刻過木刻,對素描下過很大力氣。如何在光影明昧中巧妙把握素描調性的統一成為我們面對李可染逆光山水首要關注的點。
李可染 黃山煙雲
李可染認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學,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準確地反映客觀形象。形象描繪的準確性,以及體面、明暗、光線的科學道理,對中國畫的發展只有好處,絕無壞處。
李可染 黃山煙霞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李可染的山水畫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形成了其作品的獨特風格。
李可染 黃山煙雲
李可染 黃山煙霞
李可染 家住崇山茂林煙霞中
李可染 黃山煙霞
李可染 黃山松雲
李可染 黃山紀游圖
李可染 黃山圖
李可染 黃山小景
李可染 黃山松雲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李可染黃山寫生作品 猴子觀海
李可染是通過對於自然的寫生來改造中國畫的實踐者,他的寫生實踐吸收了西方的藝術元素,創立了一整套的寫生方法,是二十世紀中國傳統山水向現代山水畫轉型的典型代表。寫生可以說是李可染成功的基石,也是「李家山水」形成的推動力。
李可染一生重要的寫生活動共有四次,基本都在五十年代:1954年李可染與張仃、羅銘進行長途寫生,歷時三個月;1956年進行歷時八個月的寫生,行程數萬里,得稿200餘幅;1957年與關良同訪東德,遊歷寫生四個月;1959年赴桂林寫生,期間創作了大量描寫灕江山水的作品。60年代後,李可染在寫生的基礎上,逐漸將自我的心得進行總結升華,其藝術創作從寫實性的描繪轉變為抒情性的寫意,並從此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李可染 黃山小景
這是李可染另一種風格的黃山,很少見!題識:可染作於黃山。
李可染 亂山叢中百丈泉
題識:亂山叢中百丈泉。紙質未佳,以重墨信手塗抹,竟別有意趣。一九八九年歲次己巳,可染。
《亂山叢中百丈泉》繪於1989年,即李可染逝世之年,是他生命最後的作品之一。是年,他還創作出《巍巍萬重山》、《萬山重疊一江曲》等壓卷之作,畫家以八十二歲高齡,仍懷抱「白髮學童」勤力苦學的態度,欲窮究大自然的山水變化,為祖國山河立傳。來源:書畫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