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今天的A股市場,有一個板塊,一直是人們經常熱議的焦點,這,就是因為豬肉漲價,而不斷被炒作的豬肉概念股。
只是在投資里卻有一個問題:概念股上漲之時,是一榮俱榮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近日豬肉股似乎又有所動作之時,卻有一個豬肉概念股,因即將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而面臨退市,這,就是曾經的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如今的*ST雛鷹。
豬肉股,大不同
目前的A股市場,相當的熱度都被科創板吸引了過去,主板市場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熱點。
只是筆者復盤之時,卻發現又有個股,創了新高:
牧原股份
比如按照前復權來看,牧原股份今日的上漲,就創了歷史的新高。
除了牧原股份之外,溫氏股份、唐人神等傳統的豬肉概念股,近期表現也都相當的不錯,股價基本徘徊在歷史高位的附近。
那麼,豬肉概念股啟動之時,所有的豬肉股都會大漲嗎?
翻開*ST雛鷹的走勢,在炎熱的夏天,估計會給你充足的涼意:
*ST雛鷹
今天的收盤,雖然盤中一度掙扎,結果卻依然以跌停收盤,股價只有0.81元。
更重要的是,算上之前的走勢,這已經是第17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一元。
而且通過簡單的計算,由於ST股每天的漲跌幅是5%,所以即便連續漲停,3個交易日內也無法回到1元之上,這將觸動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的退市規定,上一個因為如此退市的,便是中弘股份。
*ST雛鷹,恐怕將是第二個因價格低於一元的退市股。
相比其它的豬肉古,*ST雛鷹顯然並沒有「沾光」豬肉大漲的利好。
低價股的投機
其實,作為如此的低價股,*ST雛鷹的股價也是有所反覆,三月份的時候,也是大漲了一波。
只是,除了概念之外,這家上市公司的種種所作,實在是太奇葩了。
比如,率先開啟的「以肉償債」的模式,一度像是玩笑般的,卻成為了現實。
比如,好不容易趕上豬肉大漲的行情,結果雛鷹農牧卻因為「沒錢買飼料」把豬「餓」死了,這才是精準的詮釋了「no zuo no die」。
比如,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本就蘊含了退市的風險。
再到業績預測中,「預計上半年虧損14.8億元至16.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75億元。」,對於這樣的業績,開個玩笑的說:在豬周期下,還有何臉面稱自己為「豬肉股」?
如今,即將因為股價低於1元而退市,真的是「奇葩中的奇葩」,筆者都已無力吐槽了。
當然,上市公司也並非沒有掙扎,就在前幾日,股價還出現過連續漲停的情景,似乎是有資金想「拉兄弟一把」,只是好景不長,周五原本要實現第三個漲停之時,突然演變稱了「天地版」,即從漲停到跌停,或許這是擊碎了最後的保殼夢了。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即便是低價股的投機,也要充分考慮投資對象的風險。
注意投資風險
股東情況
翻開它的一季度股東情況,可以看到除了個人之外,長安信託以及農行的中證500基金赫然在列,不知道這些機構的籌碼,有沒有成功的離場。
而總的股東數,卻有18萬之多,按照前面所說,未來三個交易日,幾乎已經無法回到1元之上,也就是說,18萬多的股東,即將面臨退市的尷尬。
這裡筆者格外提醒的,是那些抱有投機心態想炒低價股的朋友,畢竟A股里有個現象,如前所述,炒低價,而且,股價越低,每波動一分錢,它實際造成的漲幅就越大,這可能也是前兩天*ST雛鷹被炒作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今三個交易日後,幾乎板上釘釘將被退市,這樣的標的,沒有入場的投資者,還是要迴避為上了。
結語
對於*ST雛鷹而言,之前的種種奇葩的運營,其實就預示著並不理想的未來。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從當年的「養豬第一股」,到如今的將以股價低於1元而退市,無疑是一個經典的投資案例。
它深刻的告訴我們:
運營不善的公司,必然帶來下跌的股價。
即便是同樣的題材股,基本面不同,結局依然不同。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資案例與邏輯思考,敬請關注!
其它專業技術分析基礎,以及資訊詳解,歡迎訂閱專欄,希望對投資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