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美國歷史的人,都會說這樣一句話:「沒有富蘭克林,就沒有美國。」
的確,富蘭克林不僅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關鍵人物,還是美國人民的精神化身,堪稱美國的「孔子」。
美國第二任總統傑斐遜說過:「我一生最佩服的人是富蘭克林,第二佩服的是富蘭克林,第三佩服的還是富蘭克林。」
卡耐基說過:「如果不是看富蘭克林的傳記,我根本沒有勇氣走出家門。」
卡梅隆在成為商業大亨之後,做了一尊富蘭克林的雕像,放在門口。
文學家馬克·吐溫曾坦言,自己的文風受到富蘭克林的很多啟發。
作為一位如此偉大的人物,你可能會想:他是否有過人的天賦?是否有顯赫的身世?
然而,讀過《富蘭克林自傳》後,你就會驚訝地發現:
他的出身竟如此得卑微:由於家境貧寒,他12歲就輟學去做印刷工。
他對自己嚴苛到極致的自律,才是促成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讀完全書,我真的被震撼到了。反覆重溫書里的內容,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富身上的以下幾點。
1.勤奮——嗜書如命
讓人為之驚異的是,老富的一生中,無論走到哪裡,無論是什麼身份,都不忘讀書。
他在書中坦言:
「我自小就喜歡讀書,手裡有點零錢,總要拿去買書。」
「我一直感到惋惜的是,在我求知若渴的時候,卻見不到更加適合的書。」
因為老富嗜書成癖,使得他父親決定讓他做個印刷工。
做印刷工期間,富蘭克林也從不放棄讀書:認識了書商的學徒,向他們借書看,並乾乾淨淨地歸還;結識了一位精明的商人,被其邀請到圖書室去看書。
由於大量閱讀,老富對詩歌產生了興趣,並且嘗試創作。
然而,在第一次創作後,被其父親潑冷水。但他不氣餒,下定決心努力改進。
在得到一本特別喜愛的《旁觀者》後,反覆讀、反覆去模仿每一個句子。
老富的世界,隨著讀書,慢慢地變得豐滿:習得了寫作的技能,由於樂於與人分享,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書友,交際圈一點點地擴大起來。
2.自律——為自己制定美德戒律與作息表
書中最讓我敬佩的,是老富在年輕時,就意識到了自律的重要性。
為了培養自己的美德,他把書中所見的美德歸為13個名目,並在每個名目下面附上了一條簡短的規誡。
這些美德名目及其規誡是:
一,節制。
飯不可吃脹。
酒不可喝高。
二,緘默。
於人於己不利的話不談。避免碎語閒言。
三,秩序。
放東西各歸其位,辦事情各按其時。
四,決心。
決心去做該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節儉。
不花於己於人沒有好處的閒錢,杜絕浪費。
六,勤奮。
珍惜時光。手裡總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無謂之舉。
七,誠信。
不害人,不欺詐。
思想坦蕩,公正;說話實事求是。
八,正義。
不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行為永不沾邊,利公利民的應盡義務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極端。忍讓化冤讎。
十,清潔。
身體、衣著、居所,不許不乾不淨。
十一,平靜。
不可為小事、常事或難免之事攪亂了方寸。
十二,貞潔。
少行房事,除非為了身體健康或傳宗接代;千萬不可搞得頭腦昏沉,身體虛弱,或者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靜或聲譽。
十三,謙卑。
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而且為了監督自己每日執行,老富做了一張表格:
這個表格的用法是這樣的:
老富每周只專注於培養一條美德。
比如第一周只關注「節制」,那麼在這一周里,他將保證「節制」那一行里不會出現小黑點,而對於其他美德,只在晚上記錄下有關過失。
之後,再把注意力擴大到第二條。
13周為一個循環,每年循環4次。
富蘭克林就是利用這個表格,默默地、細膩地修改著自己人性上的種種弱點,並堅持不懈。
對於時間的管理,富蘭克林也毫不鬆懈。下面這張表,就是他給自己制定的24小時作息時間表。
一天的時間,竟被安排地如此滴水不漏。
由此可以看出,老富對於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努力賦予其意義,不浪費,不虛度。
「秩序」,給老富的人生畫上了井然的一筆,讓他憑著對自己近乎完美的極致管理,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3.謙卑——不與他人爭論
老富在習得「蘇格拉底」辯論法之後,連續使用了幾年,卻漸漸放棄了,而轉而用謙虛謹慎的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於原因,在書中,他是這樣說的:
「由於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獲取信息,使人心悅或使人信服。
所以我希望善意明達之人不要以武斷自負的方式說話,而使行善的力量減弱,原因是用這種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對立,使我們專靠語言達到的這些目的——即提供或獲取信息或者提供或獲取快樂——一一泡湯。
因為如果你要提供信息,在你提出自己的見解時,一種武斷教條的態度可能招致反駁,也阻礙了坦誠的關注。」
可以看出,他深諳與人交往之道,言之鑿鑿,雖然可以逞口舌之快,但也會招致別人的不快甚至對立,這樣也就與交談的初衷相悖。
讀到這裡,容易想起日常生活中,因為對一個問題的觀點不同,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的場景。
現在看來,這種爭吵真的毫無價值。
因為通過交談,獲取多元的價值觀,從而打開自己,融入這個多元的世界,才是其最終目的。
富蘭克林還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
克制一切跟別人針鋒相對的言論,和我自己的武斷說法。
教人時要讓人覺得你不是在教他,人所不知的事情你就說他是忘啦。
真乃大智慧也。
4.誠實——直面自己的錯誤,毫不遮掩
大多數名人的自傳中,都喜歡美化自己,文過飾非,甚至對眾人皆知的失節行為隻字不提,就像從未發生過一樣。
而富蘭克林的自傳卻不同。
他自傳的一個極其可貴之處,就是敢於「亮醜」,毫不避諱地寫出自己年輕時犯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是一般人認為絕對不能曝光的「隱私」。
比如,富蘭克林在第二次去費城的船上險些與兩個年輕女子發生關係(後來才知道她們是妓女,在船上干偷竊勾當);
別人介紹的對象沒談成,倒惹得慾火中燒,便去尋花問柳,又怕染上性病;
他還曾對朋友托他關照的女友心懷不軌,動手動腳,碰了一鼻子灰;
與盟過誓的未婚妻離別後只給她寫過一封信就把她忘在腦後……
然而,寫出這些錯誤,卻絲毫沒有減弱他偉人的光環,相反地,更加讓人覺得,富蘭克林是個有血有肉、立體飽滿的人物,不經意間,又對他平添了幾分敬意。
在書中,富蘭克林也曾反省過曾經的「傲慢」,並承認:
「實際上,在我們的性情中最難制服的也許就是驕傲了,你盡可以千方百計地將它偽裝,跟它拼搏,把它打翻在地,掐住它的脖子,將它狠狠羞辱一頓,但就是弄不死它,一有風吹草動,它又窺間伺隙表演一番。
在這本傳記里你也許會常常看見它。
哪怕我自以為已經徹徹底底戰勝了它,我也許又該為自己的謙卑而居功自傲了。」
縱觀富蘭克林的一生,他似乎承包了所有美好的德行,讓人敬佩至極。
正是因為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常人做不到的嚴苛,以及誠實守信的美德,所以他的人生,永遠都在向前。
也因為他身上的種種美德,他走到哪裡,都受人敬重。
富蘭克林不是神,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他的過人之處,在於不給自己設限,勇於超越,同時不間斷地反省。
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最難以企及的。
所以,當你迷茫的時候,不妨看看《富蘭克林自傳》,哪怕是書中的一句話,一個行為,能震顫到你,讓你在迷茫之處看到希望,也是極好的!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