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曲苑雜壇》編導,策划過《洛桑學藝》,如今痴迷漢畫像石

2019-07-18     娛文娛視

每當聽到「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西南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這一優美旋律,每當說起汪文華主持的央視《曲苑雜壇》,每當聊起《洛桑學藝》《聰明的劇務》,許多人一定會記憶猶新,但說起韓蘭成,則一些人可能一頭霧水:韓蘭成是誰?

韓蘭成就是標題中的「他」,已故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徒弟,曾一舉捧紅鄒德江、買紅妹、洛桑、於小飛等喜劇演員。那個一笑就兩個小眯縫眼兒的「聰明的劇務」,給當年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韓蘭成,1949年出生,江蘇徐州人,曾做過機械廠工人、徐州文化藝術學校教師,國家一級演員。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拜馬季為師,後擔任央視《曲苑雜壇》顧問、編導和主持人,推陳出新策劃了《聰明的劇務》《新疆妹買買提》《洛桑學藝》《放驢小子》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曲苑雜壇》曾是國內最為知名的綜藝節目之一,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舉辦,主持人是汪文華,節目內容以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馬戲、說唱等為主,同時介紹外國的雜技、馬戲和滑稽等節目,雜而不亂,薈而不糙,富有時代特色,給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

當年,小品的風頭壓得相聲「喘不過氣來」,但作為相聲小品系列劇的創作者,韓蘭成認為相聲和小品本來就是一家,不應該分彼此。對於如何打破相聲面臨的僵局實現突破這一窘狀,他認為:「如果我們的相聲中加入最時髦的元素,什麼英語、科技、天文、地理……時常聊點新鮮有趣的話題,誰不願意聽呀?」

於是,韓蘭成與節目組的同事們突出創新,突出新穎。比如《聰明的劇務》、《新疆妹買買提》等相聲小品系列劇都是他親自創作的,「逮誰學誰,學誰像誰」的鄒德江,活潑靈動的買紅妹,一下子成了讓觀眾眼前一亮的笑星。

即便只是韓蘭成參與策劃、編導的其他系列節目,也讓人記憶猶新,例如《洛桑學藝》中憨厚可愛的洛桑,《放驢小子》里的於小飛……

那麼,韓蘭成「造星」的秘訣是什麼呢?他曾說:「我不喜歡嚼人家吃剩的饃,不去模仿別人,而是希望自己能領導潮流。」說起自己的這個徒弟,馬季先生曾這樣評價:「蘭成哪,人好,使的活也好。難得的是,他不僅是一位表演起來不遺餘力的笑星,更是一位勤於創作、善於發現的復合型人才」。

對於當年相聲干不過小品的現象,韓蘭成無奈地說:「相聲不景氣有很多原因,相聲演員文化素質不高是最大的問題。不少人初中畢業後找個藝術學校,練『紅丸子白丸子』,也不學文化,出來就是個相聲演員了!這樣的演員怎能征服觀眾?」

韓蘭成是個明白人,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當然,也有人說,郭德綱學歷不高,為什麼他的相聲就比較火呢?對此,韓蘭成曾說:「說相聲的,運氣、機遇特別重要,趕上個好本子一下子就能大紅大紫,可有的人努力一輩子也沒能出名。郭德綱自有紅的道理,你看他基本功紮實,嗓子不錯,又很勤奮,會不少傳統相聲。」

顯然,韓蘭成認為郭德綱雖然學歷不高,但他勤奮,愛讀書,他一樣有文化。

那個時候,韓蘭成身兼數職,不僅擔任央視《曲苑雜壇》欄目的編導,而且還在江蘇省文聯創作研究中心工作,並且,他還在老家徐州辦起了一所蘭成藝術學校。

臨近退休,韓蘭成便很少出來表演相聲小品了,但年齡越來越大的他卻不甘寂寞,又在南望村建起了一所蘭成藝校分校,分校的三樓則是他念茲在茲的漢畫像石收藏館。

我們知道,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徐州地區盛產青石和石灰岩,是雕刻石畫像的上好材料,故而,徐州一帶有很多漢畫像石墓。

底蘊深厚的漢文化影響和薰陶著一代又一代徐州人,包括韓蘭成。

韓蘭成早就開始收集漢畫像石和漢畫像石拓片。如今,他的漢畫像石收藏館共有3層,4000多平方米,收藏的漢畫像石、拓片、漢磚漢罐等品種繁多,大小不一,可以說,他在挖掘漢畫像石這個藝術瑰寶的同時,已將他的收藏館變成了漢畫像石及漢文化傳播的基地。

讓我們祝願韓蘭成老師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nUPqWwBvvf6VcSZuT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