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結局,張東升為啥讓孩子們活得像他一樣,細思極恐

2020-07-04   沛澤媽讀心理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結局,張東升為啥讓孩子們活得像他一樣,細思極恐

追完網絡劇《隱秘的角落》,對張東升說過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在結局這一集中,他制服了嚴良,舉起了刀,一刀下去就可以結束嚴良的生命,張東升已經殺了6個人了,根本不在乎多殺這一個,但他卻住手了,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會殺你,我會讓你們活下去,活的像我一樣」。

這句話真是細思極恐,張東升原本是一個老實、顧家、孝順的好男人,可岳父岳母看不起他,攛掇女兒與他離婚,妻子也對他不滿,背著他在外面有了新歡,一系列的背叛讓張東升心裡發生了扭曲,失去愛的他開始瘋狂的報復,走上了不歸路。

張東升所說的讓孩子們活得像他一樣,應該是說讓這3個孩子像他一樣沒有人愛,而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無法回頭,一生都活在痛苦中,這比死去更可怕。幸運的是,在關鍵時刻,孩子們住手了,終止了犯罪。

但有一點三個孩子與張東升是非常相似的,都缺少愛,嚴良和普普就不用說了,普普的父母已經不在了,嚴良的父親痴痴呆呆,連兒子都不認識,最可憐的是朱朝陽,他父母都健在,卻都沒有好好地愛過他。

只笑過4次的朱朝陽

在這部劇中,朱朝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聰明、獨立、懂事、敏感、憂鬱,考了年級第一,被老師表揚,他的臉上都看不到一絲喜悅,一直保持著不屬於他年齡獨有的高冷形象。我記得在這部劇中他只開心地笑過四次。

第一次笑:朱朝陽在飯店裡由普普、嚴良陪著一起過生日,他說這是他過得最開心的一次生日。

第二次笑:父親教朱朝陽游泳,約定以後一起去游珠江,他笑得很燦爛。

第三次笑:朱朝陽被王立打進醫院,父親說要替他報仇,他笑得特別開心。

第四次笑:朱朝陽從醫院回來,父母都在,他很開心。

除了笑過四次,他哭過兩次,一次是父親去世,一次是看過普普給他寫的信,除此之外,他的表揚都是一個樣子:略帶憂鬱,很少喜形於色。

朱朝陽一個初中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情?這與他的父母對他關心不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媽媽大部分時間都忙於工作,和他說的最多的就是給他做了什麼食物放在冰箱裡了,讓他記得吃,除此之外,沒有問過他有沒有朋友,學習壓力大不大,累不累。

朱朝陽的父親更是如此,朱晶晶在世的時候,他的父親幾乎沒有陪過他一次,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他女兒身上,對這個兒子只有撫養責任,給錢花,給買衣服就夠了,就連答應給兒子過生日,也是為了尋找女兒去世的原因,還偷偷放了錄音筆。

可以說,朱朝陽的父母只是對兒子起到了做父母該承擔的責任,即撫養子女長大,卻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兒子每天都在幹什麼,和誰交朋友,心裡想什麼,他們同兒子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健在,卻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的愛,這豈不是可悲的嗎?更令人感到心痛的是,朱晶晶去世了,父親才想起朱朝陽,才想起陪伴這個兒子,這讓朱朝陽重新找回了父愛,和父親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然而,正是因為害怕失去父愛,朱朝陽不敢向警方說出真相,害怕父親不相信他,為此他寧可出賣朋友,打電話向張東升告密,嚴良生氣地與他揮拳相向。即使在張東升將朱朝陽捆綁,威脅他向父親說出真相,他都不肯說,可見他是多麼害怕失去父親,失去父愛啊!

懂得愛孩子才是好父母

我們常說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似乎愛孩子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刻意地學習,實際上並非如此。「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不少父母都用這句話嚇唬過孩子吧,不知你是否注意過,每每這時孩子就會緊張地抱著父母大哭,他們特別恐懼,父母真的離開,不要他們了。

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天,就是港灣,在這裡他們獲得安全感和愛,如果父母離開了,不愛他們了,他們會感到無助和恐懼,所以越是被父母訓斥、打罵,他們越會緊緊地抱住父母,不敢撒手。那麼,父母該如何愛孩子呢?

多撫摸、擁抱孩子

有的寶寶,每次睡覺前,只要父母輕輕地拍著他的背,他一會兒就會睡著,屢試不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類和所有熱血動物一樣,對於人體互相之間的接觸和撫摸的需求,是一種特殊,尤其是嬰幼兒這種需求顯得尤為強烈,醫學上稱之為「皮膚飢餓」。

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在幼年時與父母接觸很多,關係密切;極少數心理異常的學生,在幼年時都與父母接觸甚少,關係疏遠。

所以,孩子在幼年時期,我們要多抱抱他,多撫摸他,當孩子感到父母溫柔的愛撫時,心理上會產生良好的刺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變得自然協調,還能促進腦的發育和智力的提高。

有專屬的陪伴孩子的時間

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出一個專屬於你和孩子的時間,這段時間不允許任何人打擾,關掉手機,不提工作,只有你和孩子,下一盤棋,做一場遊戲,一起散步,一起探討你們都讀過的一本書……

陪伴是一座橋樑,它連接了你與孩子的感情,也讓你了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他的哪些思想是存在偏頗的,是值得我們去引導的,他的生活中有哪些我們不曾知道的煩惱和壓力,只要我們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地和孩子成為朋友,在成長的路上更好地幫助孩子。

犯錯、受挫時要加倍的愛孩子

孩子都是伴隨著錯誤長大的,沒有哪個孩子不犯錯,犯錯了,我們要批評孩子,幫他指正,需要冷嘲熱諷他,不要覺得他給你丟了臉,只把他看成成長過程中必經過程就好。

孩子受挫是一次很好的成長契機,比如考試失敗、與朋友鬧矛盾,被人誤會,被老師批評等等,成人看來的小錯誤,在孩子眼裡就是大事,我們陪他一起走過,聽他傾訴,陪他哭泣,給他愛撫,教他合理髮泄情緒,這個過程就是一次蛻變,只有經歷了才能成長。

此外,我們還要認可、欣賞孩子,誰都可能被認可和欣賞,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發現他的閃光點,會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做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與時俱進的,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讓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