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對於寶寶生長發育有多重要?如何讓寶寶的脾胃真正強壯起來?

2019-12-01   兒科醫生王東記

脾為後天之本,運化全身的水谷精微。在五臟六腑之中,脾胃對於孩子是最重要的。脾胃作為人體的消化器官,相互協作,分工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消化功能。但寶寶天生是臟腑嬌嫩、行氣未充的,很容易被外來的寒邪傷害,食物不節而受損,導致運化不暢,進而影響營養物質的有效吸收,影響正常發育。

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對寶寶脾胃的調理,要知道只有肥沃的土地種出來的蔬菜水果才營養美味,人體也是如此,只有脾胃健壯了,身體各方面素質才好。

寶寶脾虛百病生,會有「三黃、兩痛、一臭」

三黃:面色萎黃、舌苔發白/黃、小便發黃

脾胃虛弱的寶寶,氣血運行相對較差,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從而影響運化不到位,就會出現精神不佳,臉色發黃,沒有光澤的現象。

二痛:眼睛痛、肚子痛

寶寶脾胃嬌嫩,特別是在換奶、添加輔食階段,容易傷及脾胃,引發吐奶、厭食、肚子脹、便秘、拉稀等問題,從而對脾胃的損傷較大。

當脾胃功能減弱時,消化也會出現問題,皮膚和肌肉就會缺乏營養物質,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的眼袋腫大,甚至還會伴隨黑眼圈,眼帶青暗。

一臭:口臭

脾胃虛弱的寶寶常常舌苔厚重,口中經常會有一股難聞的酸臭味。

如何調理寶寶脾胃

合理膳食,飲食調整

病種口入,因此合理膳食特別關鍵。平時寶寶飲食要以七分飽為主,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結合,確保孩子飲食均衡。讓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家長儘可能營造良好的進食氛圍。

1.可以給寶寶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不要讓寶寶吃過多的甜食,更不能貪涼飲冷,吃過於油膩的食品。烹調最好採用湯、粥、羹、膏等形式。

2.要給小兒多吃些五穀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作用、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功能等。

3.多吃豆類或豆類製品,如黃豆有健脾益氣的作用,紅豆有健脾養血的作用,而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兒童也有一定作用。

4.脾胃虛弱的,喝粥最佳,能養胃。比如蓮子粥、棗麥粥、苡米粥、南瓜粥等。如果孩子的脾胃不好,食欲不振,挑食並伴有腹瀉等情況,可以在粥中加入生薑一起煮,然後再給寶寶食用;如果孩子有胃脹氣等現象,可以適當添加陳皮,陳皮有祛濕益氣的作用。

5.吃飯時可以先讓寶寶喝湯,然後再吃菜,再吃米飯雜糧,最後再吃水果。建議飯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之後再吃。

6.不要盲目吃營養品,寶寶脾胃虛弱,吃的多反而會加重脾胃負擔而傷脾胃,導致惡性循環。

正確作息,睡眠充足

睡眠充足不熬夜,是保障孩子脾胃健康的重要一步。睡覺對氣血很重要,主要是可以養護氣血,養的是五臟六腑的氣血。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睡覺前不要過飽過飢、不要玩得太興奮。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久坐傷肉」,其實最傷害的是脾。脾主四肢與肌肉,是人體能量的儲備和利用中心。如果寶寶不愛運動,長時間坐著看電視、玩電子遊戲,身體的四肢、肌肉等完全得不到鍛鍊,那脾的運化功能也會逐漸減弱,傷害身體的元氣。因此應該帶寶寶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活動與鍛鍊。

心情愉快,養護脾胃

思傷脾,現在的寶寶從小競爭就比較激烈,學習上的壓力很大,與年齡不相匹配的用腦較多。另外,家庭關係和諧程度也是造成寶寶思慮過度、情緒焦慮或緊張的主因。如果寶寶長期處於憂思、焦慮或緊張的情緒下,食慾會大受影響,不愛吃東西,久了就會導致脾胃呆滯,運化功能失常。因此家長不要從情緒上過多干擾孩子,不要批評、訓斥寶寶,多表揚鼓勵,使其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定。

小兒推拿,調理脾胃

推脾經

位置:小兒拇指螺紋面

手法:將孩子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牌經;在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100~500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補牌經、清脾經,統稱推脾經,來回推就是清補脾經了。

作用:主治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揉板門

位置:在手掌大魚際頂面

手法:用拇指按揉大魚際頂面150~300次,可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通調三焦,也可用捏擠法,治食積化熱之身熱、口瘡口臭、煩躁不安、大便秘結或下利稀黃。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常用於乳食停積、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