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資陽日報社機關黨支部到廣安開展紅色教育學習。
凝聚黨心,匯聚民心。近年來,資陽市各級黨組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在踐行「兩個維護」中淬鍊政治品質
始終著力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健全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工作責任制,嚴格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和黨委(黨組)其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印發全市貫徹落實黨的政治建設責任清單,明確5個方面64條工作措施,有力推動黨的政治建設各方面工作落地落實。
持續嚴肅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修訂完善《中共資陽市委工作運行規則》《市委常委會議事決策規則》,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深化主題黨日活動的通知》,嚴格執行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日漸凸顯。
大力弘揚黨內政治文化,以上率下引領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決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引導黨員幹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正確處理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親和清等關係,以文化涵養陶冶道德情操、支撐政治定力。
堅持以思想建設為根基,在學習最新理論中堅定理想信念
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征訂發放《選編》《綱要》等書目2萬餘冊,集中5天時間舉辦專題視頻讀書班,組織3000餘名黨員領導幹部靜下心、坐下來,深學細悟。以學踐行,市委開展「8+8+6」專項整治,推動解決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攻堅克難整治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推動6個項目復工、3600餘套商品房完成竣工驗收備案,新開工拆遷安置項目5個、返遷群眾4000餘戶。
抓牢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落實信息報送、分析研判和工作督查制度,開展專項工作督查,每季度召開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分析研判通報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研判,妥善應對處置突發輿情事件,加大對非法違法的媒體網絡、社團組織、講座論壇的嚴厲打擊,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大力展示資陽的良好形象。2019年,新華社先後12次深度報道資陽,《四川日報》13次頭版聚焦資陽,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首次推出資陽城市形象廣告,安岳檸檬首次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前亮相。運用抖音挑戰賽、航拍資陽等全媒體傳播手段,矩陣式、立體化宣傳資陽城市形象,讓資陽在全中國、全世界響亮發聲、精彩亮相。
堅持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夯實執政根基
著力提升組織運行力,實現黨建工作由個體向系統轉變。因地制宜建立農村產業聯合大黨委,由單村各自為政轉為聯村集中施策,實現了黨組織引領產業集約發展、高效發展;成立萬達商圈城市黨建綜合體,引領經濟圈、服務圈、居民圈「三圈合一」;深入推進居民小區黨建,建立小區黨支部117個,構建五級聯動、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理順鄉鎮中小學校、公立衛生院領導體制,改變過去「條塊」分離、「兩頭管、兩不管」情況;優化兩新黨組織管理體制,成立網際網路、民營經濟、建設、商會等行業(綜合)黨委,推動兩新領域管行業與管黨建統一。
著力提升隊伍戰鬥力,實現基層力量由分散向統籌轉變。創新農民工黨建「四家」工作法,回引優秀農民工1347名,儲備農民工後備力量1112名,419名優秀農民工進入村「兩委」。摸排確定24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撤換不勝任、不盡職的書記200名,推動426個村(社區)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加強黨務幹部職業體系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能力素養,暢通黨務幹部選任渠道。開展排查解決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試點工作,統籌整合紀檢監察、公檢法、信訪、衛健等部門信息、人力資源,形成部門聯動、全域覆蓋的政審機制,確保了黨員隊伍入口的嚴格把關。
著力提升保障推動力,實現黨建資源由碎片化向項目化轉變。創新黨建項目化管理,集中力量、集中資源辦大事、要事。實施基層黨建提檔升級5年計劃,實現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向上爭取5300萬元扶持資金,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出台《資陽市黨內關愛資金管理辦法》,每年固定注入50萬元,建立健全對困難黨員、患重大疾病黨員、因公犧牲(殉職)黨員家屬等特殊群體的常態長效關愛機制,提升關愛保障效果。
堅持以隊伍建設為關鍵,在嚴管厚愛中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精準調配搭建幹事平台。緊扣成資同城化發展、臨空經濟區建設等中心大局選人用人,集中提拔19名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典型,新提拔15名40歲以下年輕幹部、18名專業化幹部進入領導班子,班子結構和功能不斷增強。
精準培養提升幹事本領。舉辦專題培訓25期,調訓縣科級幹部2000餘人次。實施遞進培養第二期計劃,培訓專業化領導幹部49人、優秀年輕幹部137人。成資互派幹部30人掛職鍛鍊,選派83名選調生到項目建設、脫貧攻堅一線磨礪成長,遴選8名市級部門正科級幹部與8名鄉鎮黨政正職雙向交流任職,為事業發展儲備了一批後備力量。
精準施策激發乾事意願。全面落實激勵幹部擔當作為「22條措施」,配套7條補充措施,表彰96名優秀共產黨員、48名黨務工作者和96個先進黨組織。積極為基層幹部鬆綁減負,全年文件和會議分別降低48%和41%,減少督查考核50%以上;出台《資陽市深化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的實施辦法(試行)》,細化10個方面容錯情形。建立「1+4+N」幹部幫扶機制,開展幹部心理健康測評,每年設立幹部困難幫扶基金50萬元,盡力幫助解決兩地分居、子女入學等問題。
本版圖片由資陽日報記者 王勇 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_-_QW8BMH2_cNUgwG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