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駐華代表現身國務院發布會,有幾個重要判斷

2020-04-08     人民政協網

今天是第71個世界衛生日,世衛組織將今年的世界衛生日主題確定為「支持護士和助產士」。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醫護人員不畏危險、衝鋒在前,全社會更應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致敬醫護,共抗疫情。

下午3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第43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請他們就護士發揮作用、重症患者救治、國家醫療隊工作情況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01 為什麼2020年被定為「國際護士和助產士年」?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在2019年5月的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各國的衛生部長決定把2020年定為「國際護士和助產士年」。有這個考慮當時是因為2020年是弗洛倫斯·南丁戈爾的誕辰200周年,南丁戈爾創立了現代的護理學。

高力介紹,有這樣的決定是各國衛生部長旨在表彰護理界人士和助產士為全球衛生所做出的貢獻。那時所有各國的衛生部長任何一員都無法預計2020年會發生什麼。新冠肺炎進一步凸顯應加大對護理隊伍的投入。而現在世界各地的護理人員正在與新冠肺炎鬥爭的一線工作,他們不知疲憊、不舍晝夜拯救生命保護他人。我們要感謝護理人員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要決心堅定地去支持他們的工作,並對他們進行保護。他們應該在沒有任何暴力和侵犯的情況下工作。他們的權利應該得到保護,這是一個值得被尊重的行業。

高力說,此次疫情如此清晰地凸顯了各國對此領域投資的重要性,各國需要投資於整個公共衛生的衛生隊伍,包括護理人員,以便進一步建設強有力、有彈性的衛生系統。這是新冠肺炎教給世界的重要一課,我們不能忘記。

02 有什麼方式能夠降低病死率?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在疫情暴發的最初,病死率是較高的。這在出現一種新發傳染病的時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新發傳染病剛剛出現的時候病死率是較高,後續將出現一段時間的下降。在後面看到武漢的病死率在4%或者更高一點,中國其他地方的病死率已經下降到1%以下。很明顯的一個解釋的原因就是當最初病例激增時,衛生系統已經不堪重負,尤其像重病監護服務已經沒有辦法去承擔如此之多的病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新發傳染病最初有如此高的病死率。

高力表示,從致死率的分析對比中,得出的重要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結論是:讓衛生系統更好地做好準備,使其有能力能夠應對在特殊情況下激增的衛生需求。

03 近年我國護理工作的發展和護士隊伍的建設如何?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護理工作的健康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2008年頒布實施了《護士條例》,從護士權益的維護到護士隊伍建設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從2005年連續頒布實施了三個五年規劃,通過這三個五年規劃的實施,在護士隊伍建設以及提高護士的能力水平和促進護理工作更貼近社會、貼近臨床、貼近患者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郭燕紅說,多年來護理工作的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是護士隊伍不斷壯大。2019年底全國護士總數達到445萬,比2018年增長35萬,每千人口的護士達到了3,也是近幾年護士隊伍數量增長最快的階段。在護士數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加大了對護士的培訓。

二是護士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也在不斷提升。大家可以看到在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特別是重症的救治工作當中,這支強有力的專業的護士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大家對ICU這個詞一點不陌生了,ICU的英文就是Intensive Care Unit,叫重症加強護理,重症監護的單元,足以說明在重症救治的工作當中,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病人各種有創的操作維護、管路護理等各方面以及與醫生的配合,都對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是護理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拓展。特別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護理、居家護理以及安寧療護,包括現在母嬰護理等各方面都離不開護士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此外,護理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也在日益提升,特別是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在護士的培養以及專業技術,包括一些標準、規範的交流過程中也在互相促進,大家不僅通過交流共同進步,也分享著世界各國的護理經驗。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共同努力下,護理事業健康發展的態勢也為人民群眾福祉帶來了很多的貢獻。

郭燕紅介紹,下一步要從幾方面進一步促進護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一,要加強護士隊伍建設,貫徹實施好護士條例,維護好護士的權益,為他們營造更好的職業環境,讓他們的權益得到更好的維護,讓他們的職業安全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關心關愛一線護士,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心無旁鶩地為人民群眾做出專業的貢獻。

第二,要加大護士的培養。護士職業生涯的一生都離不開培訓,從職前教育、畢業後教育到各專業的專門培訓,通過培訓和教育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這是我們提高這支隊伍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支撐。

第三,對接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讓護士的工作既能夠「頂天」在技術上不斷提升,更能夠「立地」,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在哪裡,哪裡就有護士的身影,在內涵和外延上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第四,加大對護士的宣傳。護士的工作是平凡的,更是神聖的,他們平凡的工作是在挽救每一個不平凡的生命,我也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宣傳好護理工作當中每一個敬佑生命的閃亮點,讓全社會都能夠理解、愛護、支持這支隊伍。

04 援鄂醫療隊里護士比例如何?

郭燕紅介紹,在湖北的援鄂醫療隊員達到4.26萬,其中護士2.86萬名,占了近70%。從年齡來看,80後、90後占護士總數的90%,其中90後護士占比達到40%。可以說這些年輕護士他們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也為我們青年人樹立了楷模。

在護士當中,從性別來看,女性護士有2.53萬名,占援鄂護士總數的近九成,可以說年輕女性在這次疫情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專業來看,主要包括重症、呼吸、感染、CRRT等專業,這些護士也在一線發揮了重要的專業職責。

05 對於治癒患者的複診複查有哪些措施?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要強調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全流程管理。在第七版診療方案中,明確規範了患者出院後的管理,包括:定點醫院要在出院前將患者病歷資料提供給出院後的隨訪觀察醫療機構;同時,更強調患者出院後要進行居家自我隔離觀察,在這個過程中要戴好口罩,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單獨居住,避免和家人密切接觸,做這些的目的是降低出院後可能造成進一步傳播的風險。同時,出院後還強調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因為這樣的病人有時候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導致其他的感染,或者發生病情變化。

王貴強介紹,同時,國家衛健委還發布了一系列關於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康復、隨訪管理的文件,進一步細化管理的要求。其中強調除了居家隔離要每日測量體溫等外,出院後第2-4周還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隨訪。複查實驗室指標,包括生化、血常規等,還包括複查病原學檢測。除此之外,還要觀察出院患者的肺功能、肺部CT影像學變化。

06 抗擊疫情中護士積累了哪些比較好經驗?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第43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介紹,在總結湖北省重症患者臨床護理經驗的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護理規範》,《規範》明確了新冠肺炎重症病區的設置、人力資源的管理,還有病情監測和護理相關措施等內容,從而實現了護理工作與醫療工作的密切配合,特別是重視患者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以及心理護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07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說真正已經戰勝了這場疫情呢?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看到這樣的致死率和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能夠想到的就是新冠肺炎對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多麼大的影響,數字依然在增長,而且很明顯尚未到達頂峰。至於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說真正已經戰勝了這場疫情?要等到有了有效的疫苗給人群接種、或者說人們通過暴露於病毒之後形成了足夠廣泛的人群免疫時,才能說我們真正地戰勝了疫情。

08 中國經驗及方案是否可以給這些國家提供借鑑?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國家間展現的合作和團結尤為重要。可以學習中國的成功例子,比如「以省援鄂」、「以院援鄂」的做法,包括為湖北、為武漢提供醫療資源,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派遣醫療隊馳援武漢等。而有一些國家負擔不起這樣高科技的醫療物資或者他們沒有高技能的、訓練有素的醫務工作者,對於這些衛生系統薄弱的國家而言,公眾大規模地自我防護措施就顯得更為重要。

在中國有一些非常好的例子,比如在一些本來尚沒有疫情的省份或者疫情雖已發生但病例數極低的省份,卻採取了非常強有力的大規模的公眾防護措施,我們見到這些省份病例數持續保持較低和後續出現大量下降,這是非常理想和完美的通過公眾預防措施做好準備的例子,可以為其他國家所借鑑。

整個世界是第一次與新冠病毒交手,每天都有新知識,希望在未來,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加大對公共衛生系統的投資,我們能夠逐漸地掌握更多應對知識,從而進一步減緩、減輕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影響。

記者:付振強

編輯:莫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XNlVnEBnkjnB-0zuL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