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印度航母還在水裡泡著,莫迪又啟動多個高大上項目

2020-01-03     第一衝鋒號

第一衝鋒號作者:刺客

說起有關印度國防工業的新聞,很多網友都將其當成娛樂新聞來看。印度軍工之所以落到今天這個被當笑話的下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該國的決策者好高騖遠所致。畢竟,吃飯得一口一口來,一下子吃的太多很容易脹肚子的。

這不,在目前印度首艘國產航母還在水裡泡著的情況下,印度政府又給該國軍工科技企業派了兩個高大上的科技項目。據環球網最新報道稱,印度國家航天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斯萬,在1日召開的記者會上,公布了有關印度未來幾年規劃和目標,其中包括新的探月計劃和載人航天計劃。

眾所周知,不久前印度首次探月之旅、因為月船-2號著陸器失去聯繫而以失敗告終,再還沒有徹底弄清楚問題所在的前提下,就準備連續推出新的月球探測和載人航天計劃,這一步跨出去是不是太遠了?

實際上,相比於印度糟糕的其他國防工業,雖然該國在航天技術領域方面、在國外技術的支持下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的,至少沒有軍工武器工業那麼爛。但從近期印度在航天領域上屢屢受挫的現實來看,印度距離航天大國的距離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畢竟,航天工業在火箭、遠程控制、太空飛行器精準投放等很多領域上,本身都是與國家兵器工業的技術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尤其是軍用飛機和飛彈所配套的動力、控制和精確制導系統,更是一個國家發展航天工業的基礎,如果這些基礎打不好,將會讓野心勃勃的印度航天計劃造成極大的麻煩。

印度軍工產業本身就是拿來主義,幾乎都得在外國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完成裝備的設計、製造,即便是如此,印度在軍工領域方面的發展,還是一步一個坎,至今並沒能實現自主創新的目標。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悍然上馬新的探月和載人航天計劃,其未來的航天路有多艱難就可想而知了,即便「美國之音」日前就已經「預祝」印度「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有能力獨立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的航天大國之路就能從此一帆風順。

實際上,除了國家科技水平不足以支撐印度心比天高的航天夢外,國家經濟狀況同時也將制約印度在航天領域上的發展。據《參考消息》援引《日本經濟新聞》最新報道稱,印度的貨幣政策越來越無計可施,原本預計央行將連續6個月降息的金融市場感到失望,探究原因會發現,背負不良債權的金融機構借貸,印度的貨幣寬鬆政策無法惠濟經濟的現狀。

事實上,度由於印度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率繼續下降,導致原本可以靠降息的方式來支撐經濟增長的手段,已經無法取得莫迪政府所要的效果。而莫迪政府則對財政赤字擴大持謹慎態度,一直沒有出台能夠立即提升經濟的刺激政策,對此,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印度經濟學家班納吉指出,如果印度不能出台推高需求的有效措施,將陷入經濟減速的深淵。

顯而易見,由於印度國內工業基礎薄弱,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動力,且容易受到國際環境所影響,加之其經濟增長數據又存在相當的水分,所以當中所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並非央行降息所能解決得了的。此外,印度國內局勢動盪,印巴邊境的長期緊張狀態,更是影響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讓印度經濟增長逐步跌入減速的深淵,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與此同時,莫迪政府沒有正確面對國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更沒有採取確實有效的措施來應對經濟衰退的局面,同時為了掩蓋自身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不作為,試圖通過耍一些政治小把戲來轉移公眾對經濟糟糕狀況的關注,結果卻又偷雞不成蝕把米,造成今天印度國內騷亂事件持續不斷的惡果,進而又對經濟增長構成嚴重的威脅。

莫迪政府不顧自身經濟面臨衰退的事實,為了向國內選民展現自己建立一個「有聲有色大國」的雄心壯志,接連上馬耗資巨大的航天科技項目,勢必進一步加重印度政府的財政負擔,導致財政赤字繼續飆升,從而增大印度經濟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風險。

由此可見,從莫迪政府過去的種種作為來看,此次在國家財力和科技水平受到嚴重製約的情況下,接連上馬多個航天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面子工程」,其主要目的無非就是向通過對民眾的糊弄,以此來掩蓋自身在發展經濟方面的不作為。至於最終能不能成功,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Uuza28BMH2_cNUgoB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