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自律,卻依然戒不了煙」:我們想要達成目標,為何這麼難?

2019-10-29     西門君不吐槽

作者:西門君

來源:【西門君不吐槽】

說起目標,你一定有種感覺,制定它並不難,難的是執行。

假設我問你,一個人為啥實現不了目標,估計你會撓撓頭回答:「大概是......意志力不夠吧?」

乍一想好像是這麼回事,可如果真是這麼簡單的話,為什麼有些CEO可以熬過創業的苦,卻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戒煙呢?

聽完今天的宣講,你的心裡就會有答案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會先從三個問題展開:

第一,你應該給自己制定什麼樣的目標?

第二:怎麼做才能更容易實現目標?

第三:什麼樣的目標能讓我們有長久的成就感?

你應該給自己制定什麼樣的目標?

目標分兩種,一種是表現型目標,一種是進步型目標。

前者也被叫做「績效目標」,基本是為了展示自己足夠優秀,或者說比別人更強。

比如考試一定要是第一名,必須當上總經理等等。

我們之所以選定這樣的目標,是因為我們認為達到這個目標能贏得外界的認可感。但「成也蕭何敗蕭何」,如果過度執著於「表現型目標」,反而容易成為譁眾取寵一般的小丑。

至於「進步型目標」,擁有這種目標的人並不太在意結果,而是更在意自己「進步」了沒有。

比如我今天瘦了嗎?看了多少頁書?有沒有運動堅持一小時?

他們在意的是自我的成長,選擇的參照物是舊版的自己,而不是新版的別人。

那是不是說明「進步型目標」比「表現型目標」更好呢?不一定。

追求進步型目標的人看重的是過程,追求表現型目標的人看重的是結果,這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聚焦和順序的問題。

在有努力可以得到及時反饋的時候,樹立表現型目標的人更容易取得好成績。比如漲工資,升了職,等等等。

而在處理複雜任務或者遇到艱難課題的時候,設定進步型目標的人更能取得進步。比如減肥,追求心儀的對象等等。

怎麼做才能更容易實現目標?

很多時候,為一個目標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就是沒法實現。比如考研黨每天泡八個小時在圖書館,最後還是名落孫山,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是因為,想要實現目標,僅靠意志力還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堅定的「信念」。

信念這個詞,在心理學界有個更專業的術語,叫做「期望值理論」。它的意思是,你對目標有渴望,你離成功給就有多近。

聽著是不是有點心靈雞湯的味道?還真不是,它是有理論和實驗的支持的。

心理學家曾經找來一群患肥胖症的女士參加一個減肥活動。這個活動的特殊之處是,一開始要求這些女士必須寫下自己的期望值。

實驗結果表明,那些堅信自己能瘦下來的女士,比覺得自己會失敗的平均多減掉26磅,也就是將近12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當你真心相信這個目標能實現時,信念才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你應該可以自行回答文始的問題了——那些CEO之所以戒不了煙,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裡壓根就沒想過要戒。

什麼樣的目標能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成就感?

王爾德有一句名言,「人生有兩種痛苦,一種是沒法實現夢想,一種是實現了。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那些來之不易的目標,好不容易實現了,卻感到了莫名的空虛。

關於這個看似無解的「死局」,我們應該怎麼破呢?

答案是,我們應該有選擇地尋找那些真正讓我們快樂的目標。這樣才能我們才能獲得長久且充實的成就感。

那麼問題來了,哪些目標能滿足這些需求呢?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那些幫助增強人際關係的目標可以,專注於發展自我、增強體魄以及自我接受的目標也可以。還有那些有關回報社會以及幫助他人的目標也可以。

這也是為什麼比爾蓋茨、巴菲特等名人喜歡做慈善,因為他們可以由此獲得一種超脫於金錢的,超然自我的高階快樂。

在宣講的最後,照例撒個雞湯。

生而為人,我們應該儘可能遠離那些功利性的目標。因為這些目標的實現,只會讓我們獲得短暫性的、虛妄的快樂。

在這些目標上我們把精力用得多了,那些真正能讓我們快樂的目標,反而就無暇追求了,多可悲啊。

所以,朋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學習最接地氣的傳播學知識。商務合作請私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RpBGG4BMH2_cNUgQM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