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見習,見到了因好奇心而吃錯藥的孩子

2019-09-26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990篇文章

我是一名大四醫學生,在結束了一學期的內外婦兒臨床理論課學習後,我決定暑假留在醫院體驗見習生活,把課本和是臨床實際相結合。兒科是我去的第一個科室,為什麼優先選擇兒科這個目前大家都不看好的學科,好奇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兒科的第一節課上,徐老師講到兒童的特點是:兒童的好奇心很強烈,這是兒童生長發育、長大成人的必經過程,但經常也會因此而出現傷害自己的情況,要引起廣大家長的注意。我當時是半信半疑的,因為童年階段離我並不遙遠,雖然對一些事物感到好奇,但是還不至於到傷害自己的程度,相反還能促進我對一些事物的了解。

課後,我帶著好奇在百度上搜索「兒童意外傷害」,意外搜到了徐老師發表的科普文章《關注意外傷害,保障兒童安全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xulingmin_2426549236.htm》,進到了徐老師訪問量800多萬的好大夫個人網站,看到了徐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這段話:「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幼稚可愛的兒童,不僅身體在長,小心思也在不斷長,有時是您猜不透、想不到的。特別是1-3歲的嬰幼兒,很多事情似懂非懂,但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卻非常強烈,這時候確保他/她的安全,責任完全在家長。有3歲的寶寶吃了奶奶的降壓藥,來到醫院奶奶還在不停地說:『我告訴你了這個藥你不能吃,你也答應了呀!』其實,正是奶奶的告知促使孩子吃了不該吃的藥,對於好奇心強的孩子,您越阻撓他/她越想嘗試;更何況他/她天天看著奶奶這麼認真的吃這個,為什麼不讓他/她吃?!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她遠離危險,把危險的東西放到他/她夠不著摸不到的地方。」

看後,我更加好奇了,在這種好奇心的促使下,兒科成了我的第一選擇。三個星期里跟隨著老師們查房,看門診,也很幸運得到了多位優秀老師的支持和鼓勵,感受著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的快樂和辛苦,讓平淡的暑假生活變得多滋多味。然而一次在急診的經歷改變了我對好奇心的看法。

這天傍晚六點,我像往常一樣跟著謝老師在病房值班,樓底下榕樹上的知了繼續開著演唱會,而平時喧鬧的病房卻像是被按了靜音鍵,聽不見一絲哭聲,不過我還是習慣性地祈禱著「希望老爺子保佑,今晚千萬不能有事,可不能有事啊!」沒想到墨老爺子先回應了,還沒過五分鐘,坐在我對面的謝老師就接到一個電話,簡單說了幾句,他還沒來得及掛電話,另一隻手就去拿診器,一邊還對我說「快,快,跟我去樓下急診」,一路上我看著他不斷查詢著某種藥物的信息,神情嚴肅,來科室兩星期了我還是第一次見他這麼著急。

很快,我們就趕到了急診部,這時已經有兒科一位老師在了,他正在給一個四五歲大的小女孩做檢查,小朋友當時看起來情況還不錯,查體也比較配合。但是一旁的四位家長卻面容憔悴,好像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尤其是一位奶奶模樣的家長,眼角還掛著淚水。謝老師馬上開始詢問病情,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小朋友趁著奶奶做晚飯的功夫,翻出了她的降血糖藥,一盒子藥片有10粒,她連吞帶吐,吃了大半,而這種藥成人正常服用量是一次1粒。情況看起來很危急了,老師們立刻討論出兩套處理方案:一是家長幫助孩子多喝水,然後我們再實行催吐;二是我們直接進行洗胃。

第一種方案相對來說對孩子的損傷和刺激小一點,家長決定先用第一種。接下來的五分鐘,他們努力試圖說服孩子多喝水,但孩子明顯有著抵抗情緒,僅僅喝下兩口。也許是時間耽擱的有點久了,家長決定改用第二套方案。於是兩位老師加上我開始幫助孩子洗胃。準備好相應器材後,一位老師和家長負責控制孩子身體,謝老師負責操作洗胃,我在旁邊幫助老師更換針筒里的水。經過大約半小時的努力,我們看到針筒里抽出來的胃內容物是清水,而不是一開始渾濁的食物殘渣,洗胃也就結束了。接下來急診的醫生繼續做相應的後續處理,我跟著謝老師回到了病房辦公室。

這一個多小時的經歷一直讓我難以忘懷,不但因為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急救,而搶救過程中家長們痛苦、沮喪、懊惱的神情,洗胃時小朋友的撕心裂肺哭聲還有家長和孩子像輸液管里不斷往下滴的眼淚,令站在一旁的我也是痛心不已,我暗暗祈禱著:拜託拜託,千萬不要有事啊!而這一次的經歷除了印象深刻以外也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孩子是上天贈予父母的禮物,他們即是果實也是種子,是一個家庭的紐帶,更是社會的未來,我想父母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見到自己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能夠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多苦多累也是值得的。然而,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因素威脅他們的身體健康,而與一些危險因素不同,好奇心是一柄雙刃劍。好奇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這是孩子們探索世界,認知事物的本能,沒有好奇孩子也就失去了活力。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好奇心是科學工作者產生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可見好奇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這次見習經歷,使我深深地感覺到做個兒科醫生不易,這也許是當下兒科醫生短缺的原因之一吧,但是想想家長更不易呀。我在驚心動魄之後,仍然還想做一名兒科醫生!在今後的兒科見習中,我要更像個兒科醫生一樣,對我所面對的家長們都多提醒一句:危險的物品藥品遠離孩子藏起來,不要讓她/他能拿著,提醒和管教他/她不能拿是沒用的,有時候,您越說不讓拿不讓吃,好奇心會驅使他/她越要拿、越要吃。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青浦分院兒科實習醫生

蚌埠醫學院 2016級本科生 卜星河

指導老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兒科 徐靈敏 主任醫師

好書推薦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