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相差12倍?同貨不同牌的背後,一場改變已經開始

2019-12-19     淘數碼

你能想像同一件商品,只是因為標籤的不同,市場上的價格就能相差十幾倍嗎?

對於這樣兩個看似離譜的售價,或許很多人不相信。但這的的確確是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的真實寫照。前不久,全球最大的紡織巨頭之一、中國最大的紡織出口企業:孚日突然公布了一個真相:

在其車間裡,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著兩款高質量三件套。一款是替某外國知名品牌生產的代工產品;而另一款則是貼上自己商標的自賣品。這兩款三件套採用的材質款式一模一樣,不同的只是標籤。

這兩款三件套出廠價都為410元,但是在商場裡,卻賣出了截然不同的價格。貼上國外標籤的,賣到5000元仍十分火爆;而貼上自己標籤的,幾乎等同於出廠價都鮮有問津。

要知道,孚日是整個家紡領域裡的佼佼者,是質量和技術的保障。為何就是那麼一家家紡巨頭,卻不受市場待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孚日擁有一流的技術,但是一直以來只是為迪卡儂、宜家、無印良品、鱷魚等國際知名品牌代工。並沒有建立出自主的品牌影響力。或許,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孚日很有名氣;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卻十分的陌生。

像這樣的現象,在中國製造並不是個例

這是80%的中國製造業存在的通病。由於沒有自主品牌影響力,這些中國製造哪怕擁有著頂級製造工藝,也只能淪為他人謀利的工具。為了培育出自己的自主品牌,早在多年前,孚日就已經作出了各種嘗試。但是,要想建立出自主品牌,又談何容易。渠道的缺失,加之高額的推廣成本,都成為了其擋路石。

然而,拼多多推出的「新品牌計劃」則解決了代工廠所面臨的難題。就在三禾、德力等轉型成功之後,今天孚日也正式宣布加入。

通過平台提供的消費者需求數據,進行反向定製,再剔除中間商,全新上線的99元優品全面四件套一上線就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

在上線當天,孚日在拼多多上的店鋪日成交額增長1735%,全店支付額增長1031%,訪客數更是暴增3816%。

除了孚日之外,在當天舉行的「新品牌計劃」大會上,還有包括海宇股份、鳳墩皮革公司,等在內的數十家家紡企業,也湧入了這場浪潮中。

總結

顯然,對於千千萬萬的代工廠們來說,拼多多所主導的流量扶持、簡化鏈條等一系列措施,更能有效的推動他們向品牌快速轉型。

截至目前,該計劃已經培育出了上百家「拼品牌」,近千家知名企業參與。累計推出的定製化產品超過了1800款,總訂單量達到了7000多萬單。

或許,這只是國產利潤回歸的一個開始。中國製造正在全方位的向中國品牌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LlrHm8BMH2_cNUgPW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