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業如何發展,這篇文章值得收藏!

2019-12-31     科創太湖

如何重振歙縣茶業的雄風

2019年11月23日,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歙縣王茂蔭思想研究會2019年年會在歙縣召開,安徽省茶業學會理事長、黃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正竹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張正竹讚揚了省茶文化研究會十年來做出的積極貢獻,充分肯定了歙縣王茂蔭思想研究會與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此次活動的意義。

全文如下:

明清時期,徽商稱雄商界數百年,茶葉貿易成為當時徽商經營的「首選行業」,出現了不少茶商巨賈。《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王茂蔭就出生在徽州茶商世家。乾隆年間,王茂蔭的祖父王槐康在京創辦「森盛茶莊」,王茂蔭入仕前曾協助管理茶莊,經營過「大方茶」。從這個意義上說,歙縣王茂蔭思想研究會與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此次活動,很有淵源。既體現了歙縣王茂蔭思想研究會的積極作為,也充分展示了省茶文化研究會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發展的鮮明導向!

歙縣是全國產茶大縣,上世紀80年代曾多年雄踞全國第一大產茶縣,竹鋪大方是全國首屆十大名茶之一。目前,全縣茶園26.7萬畝,占全市1/3、全省1/10,歙縣茶業在黃山市舉足輕重。如何重振歙縣茶業的雄風?我認為:

1要突出高標準,加強基地建設。

堅持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發展、標準化建園,深入推進全域茶園綠色防控工程,強化茶園投入品農業行政執法,推進新安江流域特別是百里畫廊兩側山坡茶園「坡改梯」,下大力氣建設一批高標準茶園,顯著提高有機茶園面積和占比。

2要突出產業鏈,加快轉型升級。

堅持市場、行政雙輪驅動,招大引強與扶優扶強相結合,引進和培育生產型新型經營主體,解決好茶產業的組織化問題,推動規模化發展、機械化採摘、清潔化加工、品牌化發展,加速淘汰高污染的燃柴、燃煤炒茶機械,推進茶產業發展轉型升級,讓金招牌換回高效益。

3要突出提效益,加大綜合開發。

要圍繞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下功夫,拓展茶產品開發和資源深度利用,豐富茶產業功能,發展生態茶園休閒觀光旅遊,積極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構建三生三產相融發展的復合業態,實現資源利用深度化、產業形態復合化、茶產業效益最大化。

4要突出軟實力,加深文化挖掘。

深入挖掘徽州茶文化,積極開展茶歌、茶藝、茶體驗等茶事活動,充分利用歙縣茶葉悠久歷史積累下來的文化品牌,發揮茶文化的催化劑作用,努力把歙縣茶業打造成最具徽州特色、富有黃山品味的支柱產業,為建設更美更富更文明的現代化新黃山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DCVXG8BMH2_cNUg7R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