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看上下沉市場,淘小鋪能否搶走拼多多「風頭」?

2020-01-11     華爾街那點事

阿里巴巴最近推出了淘小鋪,這是一個新的平台,鼓勵其6.93億每年活躍的購物者成為「中間商」——在沒有實物庫存的情況下為其他商家兜售商品的中間商。

加入淘小鋪的用戶可以使用來自阿里巴巴核心市場(如天貓)的各種產品。如果他們能說服其他用戶購買這些產品,他們就能獲得一小筆佣金。阿里巴巴負責所有的支付,運輸和物流費用。

整個平台都被遊戲化了,以說服它的客戶賣出更多的產品。新賣家開始試銷30種產品,範圍從水果到化妝品,樣樣俱全。如果他們取得了5次或更多的成功銷售,他們將被提升到「L1」等級,並獲得超過10,000個產品的訪問權限。

去年4月,阿里巴巴在一小群用戶中測試了淘小鋪,1月初正式上線時,淘小鋪的用戶已增至近100萬。這些用戶中約有一半居住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從理論上講,淘小鋪代表著一種對抗拼多多(Pinduoduo)的折扣市場的很有前途的方式。拼多多依靠在二、三線城市大量銷售廉價產品而發展壯大。但在實踐中,將其客戶轉變為「中間商」可能會適得其反,損害阿里巴巴的利潤率。

為什麼阿里巴巴相信「中間商」

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淘寶是中國最大的在線市場。然而,過去四年里,拼多多通過鼓勵消費者通過騰訊的微信等社交網絡團購,在下沉市場站穩了腳跟。

通過鼓勵用戶與朋友、家人和同事分享產品連結,拼多多降低了批量訂單的單價。拼多多還說服大品牌在其平台上虧本銷售產品,然後自掏腰包補貼差價。

這些積極的策略使得拼多多在去年超過了京東,成為按活躍購物者(但不包括營收)計算的第二大電商零售商。上一季度,京東的活躍買家總數同比增長85%,至4.296億,而京東的活躍買家總數為3.344億。

阿里巴巴和京東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增長都有所放緩,因此它們正在更積極地向二三線城市擴張,以抵消增長放緩的影響。阿里巴巴也推出了聚划算的折扣和限時搶購平台,京東去年9月也推出了一個類似的平台——京喜。

淘小鋪顯然是意在抑制拼多多的擴張。如果阿里巴巴將更多二、三線城市的用戶轉變為「中間商」,其市場就可以通過社交網絡銷售更多產品,從拼多多手中搶走購物者。

為什麼桃淘小鋪可能會適得其反

阿里巴巴可能認為,建立一個病毒式的「中間商」網絡將提高其核心商業收入,該收入占其上季度營收的85%。不過,投資者應該記得,阿里巴巴正越來越多地使用利潤率較低的策略來支撐該部門的增長。

上個季度,阿里巴巴的核心商業收入同比增長40%,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實體店等利潤率較低的業務、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海購等跨境市場,以及菜鳥物流不斷增長的股份。如果把所有這些業務都排除在外,阿里巴巴的核心商業收入每年只增長28%。

這一戰略轉變導致阿里巴巴核心商務部門調整後的 EBITDA 利潤率每年下滑300個基點,至上季度的38.1% 。淘小鋪的推出可能會加劇這種下滑,因為它打破了阿里巴巴對高利潤收入的傳統依賴。

阿里巴巴的傳統商業模式要求商家和品牌為天貓和淘寶上排名較高的搜索結果支付排名費。這一戰略使其成為中國年營收最高的數字廣告平台。它也從每筆交易中賺取佣金。

在淘小鋪上,阿里巴巴為每一筆交易向「中間商」支付佣金。支付的金額各不相同,但最近亞洲科技公司的一份報告稱,以28元(4.03美元)的價格出售一箱5公斤重的蘋果,可以獲得5.2元(0.60美元)的佣金,相當於近18%的佣金。

換句話說,淘小鋪顛覆了阿里巴巴的高利潤商業模式,並模仿了拼多多高額補貼的模式。這是一個危險的想法,因為拼多多沒有盈利,而且虧損還在擴大。更糟糕的是,淘小鋪可能會蠶食阿里巴巴聚划算折扣市場的銷售額。

結論

淘寶和天貓仍將是阿里巴巴核心商業業務的核心增長引擎。然而,投資者應該意識到,該公司的許多增長來自利潤率較低的舉措。淘小鋪標誌著這一戰略的延續,其增長最終可能會拖累該部門的利潤率。

本文作者:Leo Sun,華爾街那點事/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http://www.meigushe.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6b1k28BxtCz63RLxW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