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那麼高的劇收視卻不好,我是不服氣的

2020-12-29     我實在是太CJ了

原標題:品質那麼高的劇收視卻不好,我是不服氣的

看傳記類作品的時候,似乎永遠偏愛前半段。

因為人物還沒有嘗到命運的反覆無常,也尚未體驗到「隨波逐流」也必須要捨棄些什麼的艱辛苦楚,整個世界只有一條通途是你努力就可以走到的,置身其中總覺得單純即幸福。

所以《大江大河2》開播的時候,我還恍神了一小會,來適應當劇情線走到1988初秋的那股暗流涌動。

畢竟我對第一部的印象還沒有完全淡去。

宋運輝頂著烈日站在鎮革委會大樓前背了兩百多遍招生指示」的堅持,我自問難以做到,因而記憶常新。

「努力就能有轉機」,也是《大江大河》和那個時代的故事給我留下的整體觀感:

的確是有人選擇了捷徑,但宋運輝這樣「兩耳不聞世俗事,一心只讀眼前書」的做派,也有他的路可以走。

從化學系畢業後,宋運輝進入金州化工廠,從最基層的技術員一路做起。

因為宋運輝是被徐書記引薦給水書記的,也因為宋運輝在金州廠的幾次起落都多少與水書記的權勢更迭、布局謀略有關,所以不管他願不願意捲入職場鬥爭中,宋運輝在步出象牙塔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旁人打上了派系歸屬烙印。

當師兄閔忠生利用宋運輝主持的技術改造結果,踩著他和「師父」水書記完成上位的時候,依舊不願意捲入權力紛爭的宋運輝申請調任至尚在籌備期的東海項目組,去開拓另一片天地。

不再有水書記護航的東海,宋運輝必須獨自上路。

《大江大河2》的真正開場,就是一記看似陷入死局的棋。國務院下發了壓縮基建投資的通知,東海項目雖然還沒有被正式叫停,但既有成員面對著其它項目相繼被「砍」的消息,難免情緒焦躁——

如果東海項目黃了,籌備組也就不復存在,可是原有單位和崗位也早就被人填上空缺,這幫業務骨幹反倒會沒了去處。

負責技術的老韓自聽到壓縮基建的消息後,就一直建議馬廠長趕緊把自己主導的技術方案上報,以免耽誤了項目審批進度。但專家組卻堅持要等宋運輝到崗,要過問他的專業意見。

於是忙著收尾金州廠技改工作的宋運輝,剛一趕到東海,就趕上了壓縮基建通知正式下發的當口。之前冒險遞交的方案也沒能通過審批組的考核,大家把這口怨氣也一併撒在了宋運輝頭上。

宋運輝努力了嗎?努力了

他在老韓那份方案的基礎上加以整改,帶著項目組的同事們在極短時間內做出一套突出東海產能優勢和低能源損耗的新方案,無論效率還是質量都足以令人驚訝。

但他個人的拼搏不再起關鍵作用:

管後勤的人事高祥榮在著名的「東海F4」火鍋局上,用「南方人吃不慣涮羊肉」,微妙地把宋運輝和原東海籌備組成員之間劃了一條分割線。

負責財務的劉玉海,人脈廣,消息靈通,聽說東海項目可能要黃,就趕緊先忙著給自己找門路調職轉崗。

只有宋運輝決定孤注一擲,聽從部里老人的建議,去找負責審批的路司長,向他當面闡述東海項目的優勢,以爭取最後的生機。

但問題又來了,宋運輝在方案中最為自信的設計優勢,卻總是能被這位路司長輕易駁回。

因為宋運輝的方案預留了產品升級改造的空間,可持續發展前景更好,但在當下來看,產量遠不及與之競爭的濱城項目。

而宋運輝執拗起來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這條路子被路司長堵死了,他就乾脆兵行險招,繞開直屬部委,以填補技術空白的理由越級報批。

項目保住了,但越級的風險他也必須扛下來。

四個副廠長里,掌握了最先進技術的宋運輝排名最末,還被安排到了東海半島第一線負責最苦最累的基建打樁工作。

不分管核心業務,又遠離與上下權力溝通的樞紐北京,這則任命看似重用卻實是在下放。而好不容易做出點成績時,馬廠長又帶著其他幾個人到第一線來攬功邀賞了,還要稀釋宋運輝現有的權力,把他派去做碼頭建設。

馬廠長說,這樣安排是因為宋運輝年紀輕、分量淺,已經得罪了上級,還和「老人」們一起做事是沒辦法凸顯能力的,得獨挑大樑負責備受領導重視的碼頭工作,這樣做出成績來了才方便替他請功……

但大家心知肚明,傾軋排擠只多比起當初在金州是只多不少,不過都學會了戴上高帽以笑臉迎人,往來都不好伸手打臉。

有些觀眾把這種進退往來理解為「宮斗」,我覺得太誇張了些。

只不過在職場中體制內,每個人都有其背景出身和考量,接人待物的看法手段也就有了不同:

像是馬廠長,他並非技術出身卻身坐高位,面對聲名在外、技術領先的年輕骨幹宋運輝自然是忌憚防備的。

不止馬廠長,負責技術的老韓在看著內參對宋運輝的報道、聽著同事們對宋運輝的議論時,也很是心浮氣躁

事實上,在宋運輝報到之前,馬廠長就已經知道了東海項目能否存在的根本是要在方案中突出創新優勢,但老韓冒進、話聽半截就開始抱怨,馬廠長也就順著老韓的那種「一定要等宋運輝到了才能開動」的思路往下接話,完全淡化了專家組建議宋運輝過目方案是因為其技術思路優勢的關鍵信息點。

東海人因此對宋運輝產生了敵對情緒,宋運輝也對東海項目產生了一定的歉疚感。

但馬廠長真的在意項目和廠子的命運嗎?他很快就到退休年齡了,「無功無過」就已經是種勝利。

如果還能再能創下什麼佳績,那退休後的待遇也會升級。

路司長的出場方式,也說明了這個人的背景深不可測:

宋運輝是輾轉託人,走與其同部門李司長的關係才見到路司長的,場景是在網球場。

而且宋運輝準備的資料包是美國公司提供的英文原版,之前主管技術的老韓拿到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還要有過留學經驗的宋運輝翻譯一遍才能上手使用。

但路司長在網球場接過宋運輝遞過來的資料包翻了兩頁,就能迅速做出判斷,讓他把相關資料都轉到濱海項目組去升級那邊的方案。

那是1988年左右,當時就養成了網球愛好高級幹部,他是什麼生活水準、接受了什麼水平的教育?大家可以做一番猜測。

之後面對宋運輝據理力爭,路司長又做出了「說一下你的組織關係,把你也調到濱城去」的表態——一般人沒有這個底氣,也沒這個權力。

「在系統里,沒幾個人會這麼硬頂我」,也能說明他的來頭和性格了。

所以宋運輝的越級上報得罪了這位路司長,得到了「流放東海」的任命。

但這不代表他就是「打壓」的化身,只是因為坐到了那個位置、擁有了比別人更大的權力,所以路司長必須用更變通靈活的思路去看待整體問題。

就像當初宋運輝之所以會被馬廠長「點撥」,說他「得罪了上級領導」,就是因為他在比對過技術之後,認為部里準備引進的日本設備是落後於美國設備的,這會影響項目未來發展空間,還不如直接引進美國設備。

誰知後來國際形勢變故,無法順利完成設備採購的當口,宋運輝整理了三個替代方案供大家執行。

而在宋運輝到北京彙報情況的時候,之前和他持相反立場的路司長又在周司長已經偏向一號方案的前提下,出面支持了宋運輝更想要的二號方案。

因為當初路司長就不是為反對而反對,只是雙方思考問題的立場不同。

宋運輝習慣了一切從技術出發,但在浪潮之下隨全局而動,他必須學會迎合形式來做出最優調配。

路司長此刻選擇支持宋運輝的二號方案,是因為他希望看到東海馬上投產,所以他依靠了當下「能夠用徹底貫徹並且理解上級意圖的人」。

這很難不讓人回想起宋運輝離開金州時,和水書記的那次深談。

水書記說宋閔二人都是自己的徒弟,但閔忠生是用技術開路攬權,而宋運輝把技術當理想了,應該要學會一些手段。

他在經歷了金州廠之後,的確學會了用一些俗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夢想,比如以退為進地讓坑過自己的閔忠生幫忙搭上路司長那條線。

可實際上,宋運輝還是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去融入面前這個龐大的人際系統。

都知道《大江大河》是藉由三位男主個人命運來折射時代巨變,去展現我國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及個體經濟三種模式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與變革。

當初一起走出來的三個人,無論怎樣按怎麼樣的路線前進,其實都無法真正地彼此割離出去了。

當初雷東寶帶著小雷家的人做電線,憑著價格低的優勢還算是賺錢,可隨著市場開放、人們對商品質量要求提高,登峰電線也不太有銷量了。

沒什麼文化的雷東寶聽取了他人建議,決定開辦銅廠,為此他們申請了數額不小的貸款。

但相關人員全都缺乏技術指導,而500萬貸款剛剛到位就面臨嚴重超支的問題,負責銅廠的雷正明私自做了決定,棄用宋運輝介紹的靠譜高工,改用了要價便宜的所謂技術員。

即使宋運輝已經指出了小雷家的銅廠燃燒有問題,讓他請專家處理,但雷東寶讓手下人去調查也沒有弄清楚原因。

銅廠爆炸了,村民們傷痛慘重,之前的資金設備投入也都打了水漂。

在資金出了問題、凡事一團亂麻的當口,雷東寶和飯店老闆娘韋春紅結婚了。

他跟宋運輝解釋,這麼做並非因為自己忘記了宋運萍,而是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銀行那批人聚到一起。

但宋運輝和雷東寶之間的關係連結,其實就來自宋運萍,如今雷東寶另娶,「妻舅」身份也就不復存在了。

失去宋運輝這個智囊和支撐的雷東寶,只能依靠自己的辦法去解決眼前的問題,比如巨額貸款。

於是他鋌而走險以「看望你生病父親」為由,塞給負責的縣領導陳平原兩萬塊錢。

結果陳平原一朝東窗事發,雷東寶也牽連其中,被公安機關給帶走了……

這道難題,兜兜轉轉又來到宋運輝面前。

十年情感,宋運輝會努力搭救,但他的原則和堅守依舊不能破。

如果說宋運輝一路解決難題,代表的是國營經濟「除舊立新」,那麼從賣饅頭、山貨開始闖事業的楊巡,無疑是個體經濟的具象表現。

他開了個揚子街電器市場,雖然風光了一陣,但行情確實越來越不好。

而且他還遇到了蓄意挑事的小人,不但要把租戶帶走,還想著逼楊巡降租。

內外夾困的楊巡,還想攀著雷東寶和宋運輝的關係,再「回血」一筆,但市場環境和宋雷兩家的關係都已經回不去了。

宋運輝回金州時,提到東海是沿海地區,有地域發展優勢和政策優惠,楊巡就想轉型到東海做日用食品批發生意。

東海自身發展優勢是其一,宋運輝在這裡紮根有所成、能讓楊巡有所靠才是關鍵。

懂得鑽營拿捏的楊巡,借著幫宋運輝送孩子租房子的契機開口,就是算準了對方性格耿直,一旦欠了人情就不好再拒絕。

這也是多年做生意留下的「後遺症」,凡事先防備,但伸手不打笑臉人。

即使自己喝得有點蒙了,還在反覆琢磨,剛剛的酒席是不是哪裡沒有招待到位、有沒有讓領導們盡興而歸……

最後還使了一招苦肉計,喝酒喝到輸液了,才成功拿到他想要的東海那塊地……

楊巡願意「裝孫子」嗎?恐怕沒有誰願意。

但他不是宋運輝,沒有大學學歷也缺乏官職背景,只能自己赤手空拳地打拚出一片天地讓家裡人安心。為了達成目的,他混酒場、賠笑臉,在發小宋運輝面前也耍起了心眼……

激變當中,所有人都在裹挾宋運輝以情感做判斷,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仍以本心處事,這似乎決定了宋運輝在前進路上的孤獨。

而孤獨,也照亮了那些改革者們前進的道路。

總會有人被洪流所挾,一路順流向下,但同樣有人不懼風浪滔天,勇敢逆流而上。

渺小但真實,執著以信仰。江河湖海中,致敬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巨浪。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作者以及微信號(cj10141234)。

喜歡文章的話歡迎分享到朋友圈。這裡是天涯娛樂八卦版版主cj的公眾號,關注請添加微信號:cj10141234或長按二維碼圖片識別,跟我一起八卦。

(百因必有果,記得「在看」麼麼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1iHsnYBur8RWXSA9i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