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以後,我終於讀懂了這4個生活真相

2019-09-27     麥家陪你讀書

很小的時候,經常羨慕身邊的大人,總覺得成人的生活隨心所欲。

可慢慢長大,變得自己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才發覺:


成人生活,原來並沒有小時候想像得那樣簡單自由。

就像萊辛說,「所謂人的成長,其實是不斷發現,原來個人獨特的經歷,都只是人類普遍經驗的一部分。」

讀完《人生海海》我才意識到,原來很多生活經歷,感受都是類似的,人可以從書中尋求到生活的答案。

或許你如我一般,目前正因一些事愧疚,自責。又或者你早已體會過大起大落的跌宕,那麼你或許可以去讀讀這本書:

一曲《人生海海》,承載了關於成長、和解,以及渺小人生里自我的出路。而命運呼嘯而過後,我們仍能從中留下點什麼。

人生海海,要學會放下執念

《人生海海》是一個關於抗爭與和解的故事。

小說里的「我」,多年後漂泊歸來,獲得救贖的時刻,是在於真正諒解了曾傷害自己的人。

這其中也寄予著作者麥家對故鄉的紀念,正如他所說,

「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

如果說麥家在寫英雄主義,倒不如說是在寫普通人中的英雄。

學會和自己死磕,也要習得與自己和解的本領。

生活總有事與願違的時候,面對從前的失落,與其自我責怪,沉湎其中,倒不如海闊天空,直面未來。

電影《美麗心靈》中,約翰.納什因為患上精神分裂症,終生便都在與幻覺相處。即便是到了晚年,面對陌生的面孔,他也依舊有防備之心。

可最後,他卻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瘋狂地自責與逃避了,而是選擇和這些幻想和平共處。

因為很多年後他才明白,缺陷也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和解,說來簡單,但卻是很難執行。

有些人總在事與願違的時刻,面對與自己想像中相去甚遠的人生望洋興嘆。

於是繼續沉溺糾纏其中無法自拔,於是耗盡一輩子在不可挽回的遺憾中;有些人卻能迷途知返,選擇寬恕自己與他人。

心理學對執拗,缺陷的釋義,在於說其實個人的陰影都包含自我改變的秘密,這種改變能影響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也就是說,生活的陰影決定著我們是誰,以及能成為的樣子。

正因如此,我們才應學會接納和擁抱心中的陰影。

原諒與和解,代表我們慢慢清楚自己的方向和未來的路。

就算暫時的迷失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但慢慢來,總能找到彼岸大道。

生活總是在前行,人生海海,潮起潮落。那些困擾你的,阻礙你的東西終將隨著海浪消逝。

我們仍舊要學會和自己,和這個世界達成和解,無論它在你看來是美麗的,亦或是醜陋的。

人的愛意足夠消融寒冰

和解很難,放下恨意很難。但最難的,是用愛意灌溉辛酸與苦痛。

《人生海海》中最讓我動容的人物,就是陪伴上校走完一生的林阿姨。

她與上校在年輕時便相遇,可卻因為誤會錯過彼此。等再回頭時,上校卻已經成了瘋子。

可林阿姨卻選擇留在他身邊:

她替他完成他母親的葬禮,陪伴上校走完餘生。在上校離世的時候,她也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林阿姨有著一生的遺憾,可她選擇用愛意與陪伴來融解這份懊悔。

菲茨傑拉德在其小說《返老還童》中寫,班傑明一出生就是一個80歲老頭,每隔一年便小一歲,他去世的時候,老成了一個初生嬰兒的模樣。

在他奇妙的人生中,只有短短20年能與心愛的人共同「成長」,之後兩個相愛的人呢便朝著相反的方向老去。

但又怎樣呢。

他們仍然選擇面對,用愛意來抵抗這份生命的不公。

有時候,我們總是在追問:愛,究竟是什麼?

愛可能是陪伴,是從愛情走到親情的相濡以沫,是明知不可能而為之的果敢與勇氣;

是明知一起會苦難重重,也有硬著頭皮往下走的決心。

村上春樹說,「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麥家筆下的上校與林阿姨大概就是如此:伴著恨意與誤解迷失分開,卻因愛與遺憾重新相遇。

而凡人的幸福,說到底,是要相互退讓與理解,磨合與成全。

能抵抗世俗生活的,永遠是人心裡頭的愛意。

誰都無法知曉對方背後的秘密

你曾經遇見過無法理解的人嗎?

《人生海海》中的上校,就是一個不被人理解的怪人。

但當我掀開上校傳奇人生的迷惘,真正參與到他人生時,我才能懂得原來上校的無所畏懼,嬉笑怒罵都是對其個人苦痛的化解方式。

上校拚死守護的,是關於個人與家國的尊嚴。

我們不曾經歷過上校那些勇敢,堅硬,卻被恥辱糾葛一世的日子。

卻笑話了他一輩子。


或許,別人的生活未必就是錯的,我們的自以為也未必就是對的。

作為旁觀者只不過是管中窺豹,能看見也永遠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經歷著我們不曾經歷的悲痛。

或許我們無法經歷對方的故事,但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少一些指責,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也許,我們在塵世中奔走,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或許有些人的言行舉止,在別人眼裡顯得有些怪異,甚至不可理喻。

但在未了解事實真相前,不要站在自己的視角隨意指責他人。

慢慢看清這個世界,不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是我們終其一生要學習的功課。

缺陷決定著你是誰

書封上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便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

讀完這本書,我難以在其中找到一個絕對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陷,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苦海中自我掙扎,奮起。

可儘管生活如此糟糕,每個人卻都興高采烈地活著。

書中的「小瞎子」無法講話,不能走路,卻在後來靠著網絡當起了算命先生;我被逼離鄉,儘管受盡心酸,卻還是賺得了一些錢財。

可怎麼會有完美的生活呢,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生活就像是一個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在順利的坦途背後或許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缺陷。

真實的人生就像是一面巨大的白牆,你拿著放大鏡去看,也總會窺見牆上不堪入目的斑點。

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無數困擾我們的不完美。一味自怨自艾是不必要的,萬物均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你看現今多少古詩著作是由落榜文人落寞所寫,也正因這些不順與缺陷,才給生活創造了無限人為的可能性。

這世間從來不存在完美的人生,放下完美主義,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生命的意義並非是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是努力接納自身與他人的缺點,放下對困惑於其中的執念。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

或許所有的痛苦、彷徨都猶如海浪般轉瞬即逝,奔騰不止的終將歸於平靜。

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沉浮。這是我從書中尋得的解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x4zc20BJleJMoPM37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