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月子的時候,你有沒有掉過「坑」?
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不能涼著、要捂著,不能下床、不然內臟會下垂....哪一個坑都能讓人月子期間不好過。
武漢就有一位媽媽,掉進產後不能下床的坑了!
28歲的她剖腹產生下了一名男寶寶。
家裡人心疼她剖腹產傷了元氣,必須要好好補身體才能恢復元氣,得按傳統的月子好好休息。
而且還不讓下床。除了上廁所以外,其他時候時間婆婆都讓產媽靜養。就連給寶寶喂奶都不讓她起身。
新媽媽想著長輩都是過來人,就聽家裡人每天躺著。
但是,產後28天,這位媽媽準備起身上廁所,突然就渾身抽搐倒在床上,這下可嚇壞了家人。
趕緊打來了120去了醫院。
檢查醫生確診她是顱內靜脈竇血栓,產婦的血液比普通人要粘稠,這位媽媽產後24小時都躺著,加上吃了大量的肥膩的食物,喝水也少,導致血液更加粘稠,而血液高凝狀態是導致顱內靜脈竇血栓的主要原因。
幸好送醫及時,不然後果不敢想像。但及時通過救治,情況好轉,但這位新媽媽回家後也需要繼續服用抗凝藥半年,期間不能喂奶。
油膩的「躺月子」,躺出了大問題。
敲黑板啊!!!產後完全不下床,容易形成血栓!
新媽媽在懷孕和產後一段時間,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如果較長時間不活動甚至長期臥床,容易形成血栓,嚴重者有可能引起致命肺栓塞。
在充分休息的同時,應適當活動,經常下地走走,並在床上多做肢體活動,這不僅能預防血栓,還能促進胃腸道蠕動、促進排氣排便、促進惡露排出、有利於產 後恢復。
適當的下地運動還可以鍛鍊盆地肌群、增強盆地韌帶,減少子宮脫垂的發生。
至於媽媽們關心的運動量,就要聽從自己身體的安排了。當你覺得自己想下地走走的時候就多走走,當你覺得想躺床上休息的時候就多躺躺。
坐月子還有幾個「大坑」等著小產婦們往下跳,特別是夏天。例如,坐月子不讓開空調,怕著涼,讓產婦穿很厚蓋很厚。
這麼熱的天,不開空調就算了,還要穿很厚!!還要蓋厚被子,正常人都熬不住,讓產婦怎麼活!!
產婦是絕對不能捂的。
生完孩子後,身體虛弱,容易出汗。如果環境太熱,會影響情緒和胃口。再嚴重點,還會中暑,引起循環衰竭和神經功能損害。
不開空調不僅大人容易出現高熱等產褥中暑,小寶寶也很煩躁啊,容易得痱子、熱疹等病。空調的溫度一般要控制在26℃以上,風口可以貼一張紙,避免直吹。
室內注意通風,如果長期不通風,會導致房間空氣變差、細菌濃度升高,產媽和寶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正確做法應該是,每天通風2至3次,每次15至30分。
傳統的坐月子「大坑」還有月子期間絕對不能洗頭洗澡,不然後半輩子四肢酸痛。這也是夏天最不能忍的事情了。
不洗澡,那麼多汗,傷口很容易感染好嗎?
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就可以洗澡洗頭了。
順產後4天因側切撕裂傷口原因不建議洗澡,可擦浴和洗頭;剖腹產應在傷口長好後(通常需2周)洗澡,期間可擦浴和洗頭,別讓水污染傷口;避免盆浴,以防陰道感染。
夏天坐月子要是不科學的坐,還真有可能出大事,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二、那應該怎樣科學坐月子呢?
分娩以後每周的情況都不一樣,這裡把第1~6周的坐月子要點列舉出來,媽媽們照著做就可以了。
月子第一周
這是你身體最虛弱的一周,也是變化最大的一周。
順產媽媽一般第3天就可以出院,剖腹產媽媽第5天可以出院。
這一周,你會一直排惡露,很多媽媽排到到6周,有的媽媽會持續3個月,經歷你這輩子最長的姨媽期。
這一周,你還會有宮縮痛,特別是產後前3天,宮縮會明顯。是最難熬的時候,宮縮痛會很明顯。除此之外,有的順產媽媽沒有撕裂或者側切,會陰也會有點疼痛。
剖腹產媽媽則經歷麻醉消後的刀口疼痛,好在這周結束,刀口表面基本縫合,但子宮的刀口要等到6周後才能癒合。
如果要母乳,這一周你還會出開始正式成為一位奶牛媽媽,可能會經歷開奶痛、漲奶痛、乳頭痛。做一名母乳媽媽都很不容易。
這一周你還會出很多汗,還有尿頻的感覺(身體不方便,尿尿還偏偏很多),這是身體排出多餘體液的方法。所以要多喝湯水,多排尿。
尿頻的感覺到本周末就可以結束,出汗的情況要等到月子結束才會恢復正常。
這一周,你可能開始和產後抑鬱交手。因為屁大一點事,你的世界都可能會突然變成灰色的。這是激素變化造成的正常情況,多休息,多和家人交流。
環境: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不冷不熱的狀態最好。
飲食:本周是代謝排毒階段,食譜多以流食、半流食、湯水為主,多吃蔬果穀類,儘量保持食材原味,多喝湯水。剖產媽媽要等第二天排氣後才能吃東西,在此之前用靜脈輸液。
哺乳:產後1小時內是吮吸奶頭的黃金時間。即使奶水不多,1天也要喂8次以上,間隔2~3個小時喂一次。第一周母乳容易量大於求,多餘的奶要用吸奶器及時排出。第一個月寶寶連續睡上4個小時,要叫醒喂奶。
休息:養成跟著寶寶睡的習慣,睡眠充分,恢復才快。
活動:順產媽媽回病房後24小時內需要走動。剖腹產媽媽需要在術後8~24小時內起床。不要垂直坐太久。
家務:不要做家務,也不要長時間抱孩子。
腸胃:順產媽媽要在6~8小時內排尿,如果有側切或者撕裂傷口,大小便後用花灑從前往後沖洗。剖腹產媽媽會在產後不久拔掉導尿管。有尿感要及時排空膀胱,不要憋尿。很多媽媽在產後第3天才排大便。
惡露:前面4天的惡露呈黑紅色,第5天開始變棕紅色。你至少每4~6個小時要換一次衛生巾。用熱水浸濕毛巾,每隔2小時清潔惡露。
衛生:如果病房內的室內溫度不暖和,最好避免洗澡。用熱毛巾,隨時擦拭身體,勤換衣服。順產媽媽洗澡不要超過10分鐘,防止感染和會陰縫合處開裂。洗頭髮時不能彎腰,最好有家人幫助。
穿衣:容易感覺發冷,可以提高室內溫度,或穿蓋略厚一些,穿上襪子。記得勤換衣服。
運動:可以做凱格爾運動。
月子第2周
本周開始,你的身體會好了很多,現在把手放到腹部,已經摸不到子宮了。
作為母乳媽媽,經歷了奶水少或者奶水泛濫的第一周,從本周開始供需慢慢趨於平衡。
本周,你可能開始和產後抑鬱交手。因為屁大一點事,你的世界都可能會突然變成灰色的。這是激素變化造成的正常情況,多休息,多和家人交流。
環境: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不冷不熱的狀態最好。
飲食:本周是收縮內臟階段,可用一些催奶的食譜。
哺乳:洗完澡後在乳頭上塗抹保羊脂膏,防止皮膚開裂。
休息:養成跟著寶寶睡的習慣。你甚至都不用折被子,隨時躺下休息。
活動:你已經可以自己給寶寶喂奶和換尿布了,不過還是不要垂直坐太久。
家務:家務活可以讓家人來做,自己只負責身邊的衛生。
惡露:惡露由棕紅色變為紅色,質地有點像奶油。
衛生:剖腹產媽媽如果傷口癒合正常,本周就可以洗澡了。不管順產還是剖腹,都不要洗盆浴。減少彎腰,可以到離家近的理髮店洗頭髮。但如果出門要爬樓就再等一周。用溫水刷牙,餐後可以用漱口水漱口。
運動:可以做產褥操。
月子第3周
在本周,有媽媽的惡露就慢慢結束了,有的會推遲到月子完甚至更長時間。惡露是從黑紅色到棕紅色到淡紅色,在淡紅色這個階段會持續大約兩周,最後變成白色的分泌物,慢慢減退。
有的媽媽在惡露結束前就沒有再繼續母乳了,惡露可能會從淺紅色重新出現為鮮紅色,然後再逐漸乾淨。
環境: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不冷不熱的狀態最好。
飲食:本周是滋養進補階段,可用一些催奶的食譜。
休息:養成跟著寶寶睡的習慣,每天至少保持8個小時睡眠。疲勞的話就躺下休息。
活動:不要長時間站立、坐著或者彎曲身體。本周末可以下床。
家務:可以做一些做飯這樣的輕微家務活,但還不要外出買菜。不要搬抬重物。
衛生:出門需要上下樓梯的媽媽,本周可以到離家最近的洗髮店洗頭。
運動:可以做產褥操。
月子第4周
本周有個好消息,就是你的腹部開始收縮了。恥骨鬆弛也大大好轉,性器官大體復元。
告別了最長姨媽期以後,很多媽媽會在產後第4周~第6周出現月經。這是排卵後才會有的現象。
噢,惡露乾淨了以後,如果剖產刀口或側切/撕裂傷口已癒合,你就可以恢復和老公愛愛了,但要注意避孕哈。
環境: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不冷不熱的狀態最好。
飲食:本周是滋養進補階段,飲食上要注意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穀物,並吃適量的肉、蛋和奶類,注意食品衛生。
哺乳:洗完澡後在乳頭上塗抹保濕乳霜,防止皮膚開裂。
休息: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如果感覺疲勞,就馬上休息。
活動:下地後,慢慢習慣普通生活。如果要出行坐車,儘量控制在短時間內。
家務:可以做日常家務、照顧寶寶等,但不要太勞累。
惡露:惡露消失,變成白帶。
運動:可以做產褥操。
月子第5周
本周身體已經恢復大半。如果是回家鄉分娩的媽媽,一切正常的話本周就可以返家了。不過路上時間在5個小時以上的,還是等月子坐完再回去。
環境: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不冷不熱的狀態最好。
飲食:本周是調整期,保持健康的飲食即可。母乳媽媽在飲食上要注意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穀物,並吃適量的肉、蛋和奶類,注意食品衛生。
休息: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如果感覺疲勞,就馬上休息。
活動:適應普通生活,車船等時間不要超過5個小時。
家務:可以做家務、照顧寶寶。不要太累。
運動:可以做產褥操。
月子第6周
惡露結束了儘管可以愛愛了,但要小心一點,避免受傷。
環境: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不冷不熱的狀態最好。
飲食:本周是調整期,保持健康的飲食即可。母乳媽媽在飲食上要注意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穀物,並吃適量的肉、蛋和奶類,注意食品衛生。
休息: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如果感覺疲勞,就馬上休息。
活動:1個月複查健康的話,可以做一些輕微運動,如騎自行車、開車等。
家務:如果身體恢復得好,可以進行房間掃除、庭院掃除等家務。
運動:由產褥操轉向做瘦身體操。
媽媽們,月子裡對產婦的照顧,應該比寶寶的優先級高,只有先照顧好自己,你以後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
這一點,家裡人最應該知道了。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