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劇的「鐵嗓鋼喉」!記寶應青年揚劇演員龔莉莉

2019-06-10   魅力寶應


《紅船》

揚劇的「鐵嗓鋼喉」

——記青年揚劇演員龔莉莉

戲劇界的好嗓子不乏其人,但能稱得上「鐵嗓鋼喉」者寥寥無幾。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先生,因其嗓音寬亮、底氣充沛、調門高亢、久唱不衰,適宜青衣唱法,尤以「二祭」即《祭江》《祭塔》為絕佳,故有「鐵嗓鋼喉」之美譽。揚劇百年,堪稱金嗓子者不少,如高秀英、李明英、徐秀芳等,但是能真正稱上揚劇 「鐵嗓鋼喉」的,只有龔莉莉。

「龔莉莉嗓子真的是太好了,絕對超過了我。」龔莉莉的師父、揚劇首朵「梅花獎」獲得者、「高派」藝術傳人徐秀芳如是說。龔莉莉領銜主演的《花旦當家》,演出已經歷時20多小時,演唱著名的「堆字大陸板」時,依然是中氣十足,氣息穩定,音色通透,清純乾淨。特別是堆字部分,從8句增加到10句、12句、14句……堪稱史上堆字最多的一段「堆字大陸板」。但在龔莉莉唱來,輕鬆自如,吐字清晰,乾淨利落,一氣呵成。似珠落玉盤,又有排山倒海之勢。高亢時能響遏行雲,低回時如潺潺流水,從頭至尾絲毫不見疲勞感,始終給人以美的享受。無怪乎每每演唱到此,觀眾均報以雷鳴般掌聲,評價龔莉莉是「唱不倒」的「鐵嗓鋼喉」。

龔莉莉生於寶應,天生麗質,生來愛唱歌,是街坊「聞名」的小歌星。1996年中學畢業後,信心滿滿報考揚州市文化藝術學校聲樂科。然而命運弄巧,藝校任惠萍校長認定龔莉莉是難得一遇的戲曲人才,生拉硬扯地拉到了揚劇課堂學習揚劇。龔莉莉雖然有十二萬分的不情願,甚至還不知道揚劇是怎麼一回事,但安靜乖巧、溫順內斂的她默默地接受了這一「殘酷」事實。於是,歌星夢做成了揚劇夢。在任惠萍老師的教誨下,龔莉莉很快摸到了戲曲的門檻,一出唱念做打並重的《打神告廟》令人刮目。從此藝校不斷加大培養力度。一出出傳統揚劇不斷呈現在舞台,她成為學校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畢業後,龔莉莉進入揚州市揚劇團,通過《白蛇傳》《李慧娘》《柔福公主》《真假二十四小時》《青春樹》等一出出劇目迅速成長起來。2012年,龔莉莉如願拜在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高派」藝術傳人徐秀芳的門下,成為「高派」藝術的第三代傳人。由此也扛起了揚劇藝術承前啟後的大旗。

鎮江歷來是揚劇重鎮之一,曾經擁有金運貴、筱榮貴、崔東升、姚恭林、金桂芬等諸多揚劇名家,幾十年來亦是精品力作不斷。然而近十幾年來,鎮江市揚劇團在揚劇界幾乎銷聲匿跡。2013年,鎮江市文化主管部門為了重振鎮江揚劇雄風,決定恢復鎮江市揚劇團的實體,並擬創作排演《小花旦當官》。後更名為《花旦當家》。由於鎮江市揚劇團的老藝術家因年齡等原因先後退出舞台,十數年來又一直沒有招新,早已經沒有了自己的「角兒」。於是鎮江文化領導決定在揚劇界青年演員中遴選女主角。

已然初顯藝術才華的優秀青年演員龔莉莉,進入鎮江文化領導視線。通過各種考察,最終確定龔莉莉扮演《花旦當家》中的大學生村官林小妹。

龔莉莉天性溫和、隨意善良,絲毫沒有「角兒」的脾氣與架子,與全團上下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不覺中已經融入到鎮江揚劇的大家庭里。與此同時,鎮江文化部門為了鎮江揚劇的長遠發展,正式把龔莉莉作為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引進到了鎮江。有了天生好嗓子,有了鎮江領導大力培養,有了師父徐秀芳傾囊相授,一個不可多得的戲曲人才,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打造下,日臻完善。果然,一出《花旦當家》讓龔莉莉占盡風流。

如果說龔莉莉是因為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花旦當家》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接下來的兩齣新編揚劇《1937完節堂》《紅船》,龔莉莉向所有人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藝術實力。《1937完節堂》源自於鎮江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劇中人物性格豐滿。龔莉莉飾演的是一位內心善良、對愛情執著的楊淑嫻。全程把握住人物「從排斥到團結,從守節到守義,從守身到獻身」的主線,將傳統唱念做打等技能與現代表現手段有機結合。如「下山尋糧」一場大量運用傳統戲曲的跌打滾翻等技巧,獲得絕佳的舞台效果。《紅船》以救生為主線,講述京口、瓜州航運顏家和鹽商蔣家兩個望族愛恨情仇的故事。全劇保留著大量的揚劇傳統唱腔,「梳妝檯」、「漢調」、「西皮梳妝檯」、「堆字大陸板」等等。龔莉莉的演唱婉轉中顯風骨,高亢中有細膩,特別是「西皮梳妝檯」、「堆字大陸板」在繼承師父徐秀芳演唱風格的基礎上,又充分發揮「鐵嗓鋼喉」的特色。演唱時收放自如,跌宕有致,餘音繞樑不絕,令人回味無窮。而該劇導演力求「以歌舞演故事」的藝術風格,恰為龔莉莉預留了除了本色「唱」工以外的「做」、「舞」的空間。

假若說《花旦當家》《1937完節堂》《紅船》承載著振興鎮江揚劇的重任,並成為鎮江揚劇「新三大」代表劇目,被永久載入鎮江戲劇史冊。那麼「新三大」代表劇目,也是龔莉莉勇攀藝術高峰的三個佐證。龔莉莉無可爭議地成為揚劇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彭林剛|來源:文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