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重慶重點大型城市形象推介公益活動——「2019重慶時光城市創意秀」在渝北開幕。本次活動現場除了精彩的傳統文化表演,影像展覽是其中的重頭戲。
活動現場的「重慶時光走廊」中,持續展出了《羅大萬老重慶攝影展》《大城曉韻——羅曉韻攝影展》《微觀世界——李元勝詩歌圖片展》《張坤琨攝影展》等展覽,引起廣泛關注。
在那奇妙的光影世界裡,他們定格了哪些獨特的重慶時光?重慶發布《山與城》52期將走近羅大萬、張坤琨、李元勝和羅曉韻4位知名攝影師,講述這些亮相「重慶時光走廊」照片的背後故事。
《星燦山城》 張坤琨 攝
羅大萬、羅曉韻
——父女鏡頭下的精彩光影
「父女兩代攝影師,一個記錄重慶,有時間的厚重;一個傳遞世界,有空間的輕靈。」
羅大萬 受訪者供圖
「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十八梯老茶館川劇表演、這是80年代的湖廣會館和臨江門、這是我在1987年拍的老較場口……」在《羅大萬老重慶攝影展》活動現場,羅大萬指著一張張老照片如數家珍。
「作品都是從攝影集《渝中記憶——跨越40年的母城影像》里篩選的,大概選了50多張照片,主要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到90年代末期的一些老重慶照片。」
昔日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的臨江門民居,80年代的朝天門及江河輪渡、兩路口的山城電影院……「哎呀,這張照片里看得到我們當時住的老屋!」在現場展區,羅大萬的圖片令諸多「老重慶」找到了過去。
「這是下洪學巷,這是望龍門……」一位老者樂呵呵地指著照片告訴小孫女,「你看喲,婆婆爺爺以前就住到這個碼頭邊邊的。」
露天電影,大溪溝,2006年8月。羅大萬 攝
「這些變遷發展景象,不僅僅是鏡頭下的往日時光,更是人們心中對母城的集體記憶,使我們重新觸摸到過往年代歷史的脈絡。」
近40年的時間裡,羅大萬一直堅持用鏡頭拍攝這座自己生活的城市,老街、老巷、老樓……甚至為了拍攝到渝中半島最美的一面,南山的「卡卡角角」都被他掃了一遍,在他看來,山與水造就了這座城市獨特的天際線。
「每次翻看老照片,就像回到過去一樣,很感慨,或許這就是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魅力吧。」
十八梯老茶館川劇,1989年9月。羅大萬 攝
說起羅曉韻,在攝影圈的名氣也並不亞於父親羅大萬。她是坐擁百萬粉絲的「大v」,攝影足跡遍布世界,她憑藉影集《冰島迷夢》受到了前冰島總統接見。
在本次《大城曉韻》攝影展中,羅曉韻展出了義大利、澳大利亞、英國、冰島、南非等多個國家攝影作品。
羅曉韻走上攝影之路,與從小的耳濡目染分不開。「爸爸上山拍照,很多時候都會帶上我。」羅曉韻開玩笑說,自己2歲時就已經開始和父親一起拍照了,「最初開始學攝影時,都是用的爸爸淘汰的相機,攝影方面的問題他隨時都可以給我解答,也算是走了捷徑。」
冰島極光 受訪者供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羅曉韻與朋友出國旅行,感受到了壯美的風光,正是從那時起,她也開始琢磨如何將人像與風光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
漸漸地,她拍攝的作品受到了網友的肯定,粉絲逐漸地增長,這也使她受到了鼓舞。
她曾經十次往返冰島,歷經暴風雪、迷路等危險,經過艱苦卓絕的拍攝,才完成了受人矚目的影集《冰島迷夢》;而在阿富汗拍攝期間,周邊爆炸與槍擊事件頻發,「當爆炸聲響起的時候,我也沒有忘記按下快門。」羅曉韻說。
羅曉韻在冰島 受訪者供圖
推薦攝影地
要拍攝渝中半島,南山一棵樹、真武山以及泉水雞一條街附近的至高點都是較為不錯的地方,可以清晰拍攝到嘉陵江與長江兩江交匯的美感線條;同時,鵝嶺瞰勝樓也是不錯的拍攝地,可以拍攝到兩江四岸的獨特風光。
李元勝與「微觀重慶」
——昆蟲世界裡的重慶生態之美
「整個下午,都伸長脖子觀察昆蟲;把自己縮小,再縮小,努力擠進更小的世界……」
李元勝正在拍攝 受訪者供圖
自然觀察、深山調研、叢林探險……在《微觀世界——李元勝詩歌圖片展》現場,一張張優美的昆蟲照片用最平靜、最詩意的描述,展現出重慶獨具特色的生態之美。
「一起虛度短的沉默,長的無意義;一起消磨精緻而蒼老的宇宙……」現場的諸多觀眾,都對李元勝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印象深刻。
不過,屬於李元勝的那些拍攝時光,從未像詩歌里寫的那樣「被虛度」——相反,他多次深入重慶的深山,從武陵山、四面山到金佛山、大巴山,用鏡頭記錄下的一張張昆蟲的「奇幻時光」照片。
這些被鏡頭記錄下的神奇美麗的生命瞬間,讓他更像一位探險家,而不是曾摘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家。
蠟蟬若蟲 李元勝 攝
「去了這麼多地方拍攝,重慶最令人驚喜的就是四面山,儘管它就在重慶,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很多人並不了解它。我進山拍攝了60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在李元勝看來,昆蟲拍攝就像一場夢幻旅行,旅行深入深山與叢林深處,大自然的龐大令人感慨和敬畏,「四面山的昆蟲種類真的太豐富了,身處其中,有時真感覺自己就是一無所知的。」
「接下來的拍攝,還會更加系統和科學。」李元勝介紹,在昆蟲學家帶領的團隊支持下,此前在雲南勐海歷時近1年的拍攝收穫頗多,接下來還會鎖定一些特別的區域,比如雲南的布朗山、重慶的四面山等,進行系統深入地調查拍攝。
葉「蟲脩」 李元勝 攝
推薦攝影地
如果你也是一位生態攝影師,千萬不能錯過江津四面山、城口青龍峽以及南川金佛山,這裡的生物多樣性是國內頂級的,你只要準備好相機和足夠的精力,鏡頭下的收穫不會令你失望的。
張坤琨的「多面山城」
——攝影也需要嚴謹的態度
「如果你乘坐重慶的軌道交通,你一定在通道廣告欄里見過他的攝影作品——甚至,你已經出現在他的攝影作品中。」
張坤琨 受訪者供圖
軌道交通、立交橋、酷似「賽博坦」風格的立體城市建築群……在活動現場,「80後」攝影師張坤琨用161張照片,呈現出眾多令人一眼入迷的「多面山城」風光。
《競速》 張坤琨 攝
日前在山東濰坊舉行的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組委會從來自全國的22627位攝影人的247445幅作品中,最終選出354件作品參展,張坤琨作品《立體之城》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
「之前去踩點拍過很多次,都不是很滿意,終於在今年7月1日早上7點多,等來了一直想要的『淺淺的薄霧』,按下快門的一瞬間,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張坤琨指著這幅作品,眼神發亮。
《立體之城》 張坤琨 攝
「很多小孩都是玩泥巴長大的,但我是玩相機長大的。」張坤琨回憶,1982年,父親買了第一台相機,並用它記錄下自己成長的過程,後來,這台相機也成了張坤琨最愛的玩具。
考上大學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也就是一台海鷗牌膠捲相機,從此,他開始自己用鏡頭記錄城市,轉眼已有10多年時間。
《兩江流光》 張坤琨 攝
如何拍攝出有意境的照片?在張坤琨看來,攝影跟做學問一樣,必須要有嚴謹的態度。在多年的拍攝里,他有時候為了找一個最合適的拍攝角度,光踩點就要去幾次,起早摸黑地蹲點也是常事。
或許正因為他的這種「潔癖」,出自他鏡頭下的作品受到的讚譽也越來越多,如今,他拍攝的城市風光作品在網絡上點擊率輕易就能突破百萬,《綠韻山城》《駛向未來》等作品,更是將重慶的地理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讓海棠溪輕軌站、鵝公岩大橋等地都成為了外地遊客的「打卡地」。
《駛向未來》 張坤琨 攝
每當偶有閒暇,張坤琨就會背上相機去走街串巷,用腳步去丈量城市的寬度。
「好的機位,是在不斷的走訪中發現的,比如要拍渝中半島,在南濱路、江北、南山等地方都有好的角度,這些都需要你用眼光和腳步去發現。」張坤琨說,作為一名攝影師,一定要心中有機位,不斷發現新的拍攝角度,才能發現不一樣的美。
「一個人對理想中城市的嚮往,便是他成長的方向。」談及接下來的創作,張坤琨表示。
《綠韻山城》 張坤琨 攝
身處在高速發展的時代,每一張照片背後都見證了重慶時代影像發展的脈搏,「希望能夠用鏡頭帶給大家一座全新至美的多面山城,或許這也是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魅力之處。用影像表達的方式從未間斷過,這是我與重慶的故事,這些故事仍然在繼續。」
推薦攝影地
南濱路上的彈子石老街和長嘉匯購物公園,是拍攝兩江交匯的不錯之地。
如果要拍攝重慶這座城市的天際線,江北嘴農業銀行附近的開闊地則是一個好地方,夜色來臨之時,還可以拍到渝中半島解放碑商圈的璀璨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