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德比戰後,孔蒂非常自豪的說「無論結果如何,現在我可以說,這支國米是我孔蒂的國米。」
確實,國米精神氣質上的蛻變是顯而易見的。
斯帕萊蒂時期,幾百天逆轉不了一次,只要逆風球一定高舉白旗安樂死的國米,如今2球落後也能逆天改命,這支精神氣質的蛻變,顯而易見。
但處理逆風球能力更強之外,國米還有另外一種改變:上下同心、更加團結。
在米蘭德比戰里,梅阿查球場7萬多球迷最為癲狂的時刻之一,就是埃里克森主罰距門30外直接任意球,用經典「電梯球」射中門框的那個瞬間。但在這之前,布羅佐維奇讓出罰球權的舉動,讓這位佩戴國米隊長袖標的中場大將贏得了交口稱讚。
當時,國米贏得前場左路距門30米外直接任意球。
因為距門太遠,AC米蘭在排人牆時沒太當回事,前排人牆僅有1人(恰爾汗奧盧),而且距離罰球點較遠。
布羅佐維奇和埃里克森站在罰球點前,都想嘗試一下。
顯然,如果布羅佐維奇不讓,埃里克森能不能主罰,這需要被畫上一個問號。
這不僅僅是因為克羅埃西亞人是國米此戰的隊長,埃里克森只是個後上的替補,更因為布羅佐維奇此前就有精彩遠射進球,腳風正順,槍管正火的發燙,他若想趁火上,那誰也挑不出什麼不是。
而且搶定位球,這是國米歷史遺留問題。
斯帕萊蒂執教時期,國米有過很多的問題,其中讓人無語一個問題就是:主帥怕得罪人,所以在定位球主罰權的分配方面,不作為的問題。
斯帕萊蒂經常自豪的表示,教練通常安排那麼3-4個主罰好手,由這些人自己決定誰來主罰。你們自己去爭,這事兒與我無關,出了事別找我背鍋就行。
不僅僅任意球如此,連點球亦是如此。
然而這種自治,卻沒有讓更衣室內和睦,反而讓球隊不斷的在公眾面前貽人口實,落下笑柄。
國米上賽季任意球、角球威力奇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罰球腳法非常一般的球員,總是能撈到大把的主罰機會——但問題是,你要組織犀利的定位球進攻,先決條件就是你得把球罰出一定的質量,但很遺憾,上賽季的國米因為這個所謂的「主罰權自主」的決定,總是腳法不怎麼樣的去罰球,這最基本的一點,都無法滿足。上賽季國米絕佳位置任意球以各種弧線轟人牆的畫面,看到讓人審美疲勞。
更為甚者,還動不動鬧出2-3個核心球員爭奪主罰權的醜聞,讓球迷輿論一片譁然。
典型的例子,就是國米上賽季歐聯杯出局之戰里,布羅佐維奇、佩里西奇和勞塔羅三個人爭奪點球主罰權的鬧劇(搶了半天,最後布羅佐維奇搶到,沒罰進)。
不堪回首。
但意媒輿論觀點始終不變:出現這一幕並不是因為布羅佐維奇等球員過於自私,而是因為主帥才是國米內耗頻仍的最大問題之源。事實證明,國米換帥之後,畫風確實徹底改變,布羅佐維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本賽季,國米完全變了。
之前就有過盧卡庫義讓點球給埃斯波西托,幫助國米青訓新星創造紀錄(以17歲172天進球成為國米隊史第二年輕的意甲進球者)。
米蘭德比戰里,又有布羅佐維奇義讓定位球主罰權給埃里克森的一幕,若非如此,也不會有埃里克森百步穿楊打中門柱的高光時刻了。
這一點得到了埃里克森本人的證實,他賽後接受丹麥國家電視二台採訪時講道:「(打中門框)真是噩夢,因為我夢想著能夠進球。其實當時贏得定位球時,我和隊友,第一時間想的是按照訓練中設計的套路來傳球,但是當我發現AC米蘭的人牆有問題時,我想嘗試一下直接攻門。我看了看馬塞洛(布羅佐維奇),他了解了我的意思,他鼓勵我去勇敢嘗試,然後我就踢了。」
早在埃里克森加盟之初,筆者就拋出過自己的預測——丹麥人有兩大招牌才華:一為高超的定位球、中距離射門,二為傳威脅球、掌控比賽節奏的才華。
但因為埃里克森對國米陣型、意甲節奏不熟,對各路對手防守方法、盯人策略、退防習慣不了解,對隊友的跑位方式和接球習慣也較為陌生,所以至少在加盟國米初期,他踢出第二種才華的難度更大。
要傳球撕開防線,就要先在腦中進行攻防球員位移的推演,但做到這一點,埃里克森條件還不成熟。
因為國米既定的352體系里不設前腰位,所以埃里克森若不能儘快出彩,初期他必須做好坐一段時間板凳的心理準備——強如巴雷拉,賽季初也是從板凳席逆襲奪取主力的。
如今,孔蒂真的在德比戰讓埃里克森替補,而且賽後,孔蒂還明確表示,埃里克森需要更長時間,需要一點點的發揮作用。
對於埃里克森個人而言,先得拿到主力,憑藉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步提升。要拿主力,就得建功立業。如何打響這個響亮的頭炮?與其指望傳出「上帝視角」的神仙球,不如靠遠射,定位球這些個人的東西。
斯內德剛加盟國米時,也沒有多少手術刀、精彩直傳,也是靠定位球、遠射、百步穿楊來立足,拿到主力之後,隨著出場時間不斷提升,他才逐漸成為國米真正的大腦。
埃里克森很可能也會走上同一條路。
在這樣的前提下,布羅佐維奇不但沒有來搶埃里克森的主罰權,而且還鼓勵埃里克森直接攻門,不得不說,他這是雪中送炭,他這樣的團隊精神和大局觀,配得上臂上的隊長袖標。
從上賽季動不動多人哄搶主罰權,到本賽季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讓點、讓定位球的好戲,世人在稱讚國米氣質蛻變的同時,不能忽視一點:藍黑軍氣質的蛻變,始於上下同欲,精誠團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oToMHABjYh_GJGVes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