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精準診斷前列腺癌 未來人工智慧可否代替病理專家?

2020-01-17     健客醫藥

人工智慧(AI)做癌症的病理診斷是近年來的醫學熱點。近日,瑞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藉助AI系統的方法,用於組織病理學診斷和前列腺癌分級。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發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五大癌症,也是歐美國家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雖然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低於歐美國家,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病率已呈現出顯著上升趨勢。



由於前列腺癌的發病比較隱匿,早期前列腺癌的診斷一直是個難題。在前列腺癌的檢測上,活檢的評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同樣的一份樣本,不同的病理學家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根據《中國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專家共識》意見,目前學術界較為公認的前列腺癌早期臨床診斷模式為「三階梯」法:


1.通過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腫瘤標誌物檢查和直腸指檢(DRE)發現可疑病例;


2.視具體情況,選擇經直腸前列腺超聲(TRUS)、多參數磁共振掃描(MRI)等影像學檢查完成可疑病灶的定位診斷;


3.通過TRUS引導下的前列腺系統活檢獲得病理診斷。


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是臨床診斷前列腺癌的現有主要指標,PSA值大於4納克/ml,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然而,前列腺炎等疾病也可以導致PSA升高,因此常會導致誤診。


瑞典研究團隊開發出的一種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接受訓練以檢出前列腺穿刺活檢樣本中的癌症並對其進行分級。結果顯示,AI系統在確定樣本是否含有癌症以及估算活檢中癌症腫瘤的長度方面的表現近乎完美。用AI系統來檢測和分級前列腺穿刺活檢樣品中的癌症,在部分場景中其等級可與前列腺病理學專家相媲美。


這一研究讓我們看到了AI技術應用於病理評估的巨大潛力。未來,人工智慧將越來越多進入臨床實踐。與其他的自動化工作一樣,AI診斷將減少對人類專業知識的依賴,這對於前列腺癌的診斷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初診的前列腺癌患者臨床分期較晚,總體預後差。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總體生存率的手段。


早期前列腺癌如能第一時間發現,且通過規範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90%。而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


不過,近年來,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不斷優化。隨著新型內分泌治療的到來,採用去勢治療藥物GnRH拮抗劑地加瑞克,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已有所提高,且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oG1vW8BUMKGWtVOeg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