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被「量出」高血壓,我該怎麼辦?趕緊吃藥好得快?醫生說出真相

2019-10-09     用藥無小事

有些人從來沒得過高血壓,卻偶然在一次體檢、或社區醫療服務中,被「量出」了高血壓,這真是件叫人鬱悶的事。那麼,這種情況需要了解什麼?需要怎麼做呢?

第一次量血壓高,趕緊吃藥嗎?

如果您是第一次在醫生的診室里測量血壓,發現偏高,如果血壓不超過 180/100mmHg、並且自己沒有不適症狀的話,不一定需要急著服藥。除非血壓異常高,需要立即處理。這種情況建議您回家,在不同日子裡多測量幾次血壓,或者做一個24小時動態血壓的監測,了解血壓的真實水平。

目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 ≥90mmHg、或兩者同時存在,即可診斷高血壓。

如果動態血壓監測提示24 小時平均壓≥130/80mmHg,白天平均壓 ≥135/85mmHg,夜間平均壓≥120/70mmHg,即可診斷高血壓。

明確診斷高血壓後,醫生會進行全面檢查,除外繼發性高血壓,並對未來發生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風險做一個總體評估,以便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高血壓能「徹底治癒」嗎?

第一次「扣上」高血壓的「帽子」,很多人會問:能不能徹底治好啊?其實,一小部分高血壓患者是可以明確病因,並通過去除病因而治癒的,這在醫學上叫做「繼發性高血壓」,也就是說,高血壓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只是另一種明確疾病或原因的「表現」。

正因如此,高血壓的病因診斷至關重要。如果是初次被診斷高血壓的患者,並且年輕,血壓很高,那麼醫生通常會仔細篩查是不是繼發性高血壓。

目前已知、並較常見的導致血壓升高的疾病主要包括:腎實質性疾病、腎動脈狹窄,某些內分泌系統疾病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質醇增多症等,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OSAHS)等。

由於繼發性高血壓有明確的致病原因,針對性的特異治療往往效果較好。但更多患者是病因不明確的「原發性高血壓」,這種情況可能需要終生服藥,以維持血壓在安全水平。

要堅信:高血壓是可防可控的

對於初次診斷的高血壓患者,醫生會做全面檢查及總體風險評估,並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策略,決定何時開始治療,如何治療。

對於合併多種疾病或血壓水平很高、心血管併發症風險很大的患者,醫生會立即開始藥物治療。對於血壓水平不是很高、合併危險因素很少、心血管併發症風險比較低的患者,醫生會密切隨訪,監測血壓和其他危險因素,如果血壓持續較高,也會開始藥物治療。

目前,控制高血壓的藥物通常分為5大類,分別為: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還有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復方製劑,也就是一片藥裡面含有兩種或更多種藥物成分。

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和對藥物的耐受性,選擇最適合的降壓藥物達到降壓目的,同時規避副作用的風險。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並建立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高血壓是可防可控的。

除了服藥,我還能做什麼?

高血壓患者需要積極參與疾病治療,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這就是除藥物外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 首先要戒煙。戒煙是最明確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一個行為。
  • 其次要減重。對於體重過重的患者,減重可使血壓降低,並使相關危險因素如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風險降低;
  • 第三是限制飲酒。酒精可以削弱降壓藥物的效果,並且對血管有收縮作用,導致血壓升高;
  • 第四是限鹽。每人每天鈉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g;
  • 第五是適當增加體育鍛鍊。加強有氧運動,但並非要劇烈運動,應在身體可以耐受的範圍內運動,具體可諮詢醫生;
  • 第六應調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精神壓力過大等,正確處理壓力有助於血壓的控制。

綜上,與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是初診高血壓患者治療成功的關鍵。需要向醫生「彙報」的內容很多,除了基本身體狀況外,還有服藥情況、合併症、有無其他不適、日常生活習慣等。

還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對自己的血壓做主動而規範的監測;同時了解高血壓的各種知識、治療的期望效益、風險和副作用等。要知道,對於高血壓這個可能伴隨終生的疾病,醫生永遠是與患者並肩戰鬥的親密戰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lnFsG0BMH2_cNUg3b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