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發布了2019-2020年度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新版指南更新了哪些內容?今年流感疫苗有哪些變化?新版指南最新接種建議有哪些?10月23日,中國CDC傳染病監測預警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彭質斌解讀了最新版的流感疫苗指南,教給公眾如何快速掌握最新接種建議。
這次指南更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證據,尤其是我國的研究結果,包括流感疾病負擔、疫苗效果、接種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負擔、疫苗安全性監測、疫苗預防接種 成本效果等;
第二,增加了一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流感防控有關政策和措施;
第三,更新了我國 2019-2020年度國內批准上市及批簽發的流感疫苗種類;
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價和四價流感疫苗組份。
流感是一種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在全球可導致300萬-500萬重症病例,29萬-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
流感全人群易感,其中哪些人群最易感?
彭質斌副研究員介紹,有研究提示:有症狀的流感罹患率是4.4%,65歲以上人群是7.2%。對於無症狀、有症狀加在一起達到10.7%。北京在2017-2018年度流感季開展的研究提示,流感患病人群200多萬,感染率為10%,有症狀的流感罹患率是6.9%;其中15-24歲青少年組感染率和發病率是最高的,分別是13.4%、8.8%,而25-59歲的成年人組感染率和發病率分別是6.4%、4.2%,60歲以上的老年人組還要低,感染率和發病率分別是5.6%、3.7%。但是85%以上的流感死亡病例都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彭質斌副研究員還分享了另一組數據,我們國家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5年度流感流行季節里,全國每年平均由流感引發的呼吸系統相關超額死亡達8.8萬人,其中死亡的80%集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另一項對中國流感死亡負擔的研究提示,老年人呼吸和循環相關係統的超額死亡率分別是10萬分之30.8和10萬分之170.2。
通過以上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流感的死亡負擔主要是集中在老年人組。而對於由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他們感染流感病毒之後會更容易出現嚴重的疾病或者原有的基礎性疾病會加重或死亡,所以導致他們相關的住院和死亡負擔比較重,一項基於全球流感住院檢測網絡的研究提示,在2013-2014年北半球流感季,40%流感相關住院患者都是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而我們國家2011-2013年的流感住院監測提示,重症患者中37%是有慢性基礎性疾病,最常見是循環和呼吸系統疾患。
除了老年人是流感易感人群外,彭質斌副研究員還強調,流感對孕婦的危害是很大的,流感大流行期間,孕婦住院重症和死亡風險增加。2009年甲流期間,孕婦僅占我國育齡人口的3%,但甲流死亡人群中有20%都是孕婦,其中僅有7%有慢性基礎性疾病,剩餘的絕大部分都是健康的孕婦。但是和沒有懷孕的健康育齡婦女相比,孕婦出現嚴重疾病的風險倍數是3.3倍,而孕中期風險增加6.1倍,孕晚期會更高是7.6倍。所以,孕婦在感染流感後的嚴重結局風險會顯著增加。孕婦感染流感對新生兒也會有影響,從而出現死產、早產、新生兒死亡等不良結局。
對於兒童和學生來說,由於兒童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呼吸道發育特點,兒童感染率和發病率最高。既往統計流感流行季節,兒童的罹患率可以達到20-30%,某些高發季節,感染率可以達到50%。而我國爆發疫情的監測也提示,90%的爆髮型都是發生在學校或者託兒所。而且小於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重症疾患的比較是較高的,兒童感染也會導致死亡,患有基礎性疾病的兒童死亡率會更高。
綜上所述,孕婦、嬰幼兒、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後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因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2019-2020年度指南接種建議,將下列人群列為優先接種人群:
1.6-23月齡的嬰幼兒:患流感後出現重症的風險高,流感住院負擔重,應優先接種流感疫苗。疫苗在該年齡組的效果高度依賴於疫苗株與循環毒株的匹配程度。
2.2-5歲兒童:流感疾病負擔也較高,但低於2歲以下兒童。該年齡組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後,其免疫應答反應通常優於2歲以下兒童。
3.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流感後死亡風險最高,是流感疫苗接種的重要目標人群。雖然較多證據表明,現有流感疫苗在老年人中的效果不如年輕成年人,但疫苗接種仍是目前保護老年人免於罹患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同時,建議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主動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單純高血壓除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流感後出現重症的風險很高,應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5.醫務人員:是流感疫苗接種的重要優先人群,不僅可保護醫務人員自身,維持流感流行季節醫療服務的正常運轉,同時可有效減少醫務人員將病毒傳給流感高危人群的機會。
6.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由於現有流感疫苗不可以直接給6月齡以下嬰兒接種,該人群可通過母親孕期接種和對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接種流感疫苗,以預防流感。
7.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孕婦罹患流感後發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更高,國外對孕婦在孕期任何階段接種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證據充分,同時接種疫苗對預防孕婦罹患流感及通過胎傳抗體保護 6 月齡以內嬰兒的效果明確。本指南建議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接種流感疫苗,孕婦可在妊娠任何階段接種。
應該接種哪種流感疫苗?
彭質斌副研究員介紹,目前我國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都是滅活疫苗,包括三價(IIV3)和四價(IIV4)。
三價滅活疫苗有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可用於≥6月齡人群接種,包括0.25ml和0.5ml兩種劑型。0.25ml劑型含每種組份血凝素7.5g,適用於6-35月齡嬰幼兒;0.5ml劑型含每種組份血凝素15g,適用於≥36月齡以上的人群。四價疫苗為裂解疫苗,僅0.5ml一種劑型,含每種組份血凝素15g,適用於≥36月齡人群接種。
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屬於第二類疫苗,公民自費、自願接種。對可接種不同類型、不同廠家疫苗產品的人群,可自願接種任一種流感疫苗,無優先推薦。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和疫苗批簽發信息,2019-2020季節有7家廠家供應流感疫苗。
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應接種幾次?
本次指南指出,首次接種流感疫苗的6月齡-8歲兒童應接種兩劑次,間隔≥4 周;2018-2019年度或以前接種過一劑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兒童,建議接種一劑;9 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僅需接種一劑。
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4周後,可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6-8月後抗體滴度開始衰減。我國各地每年流感活動高峰出現的時間和持續時間不同,為保證受種者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免疫保護,建議各地在疫苗可及後儘快安排接種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對10月底前未接種的對象,整個流行季節都可以提供免疫服務。同一流感流行季節,已按照接種程序完成全程接種的人員,無需重複接種。孕婦在孕期的任一階段均可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開始供應,可儘早接種。
流感疫苗接種部位及方法
流感疫苗的接種採用肌肉注射(皮內注射製劑除外):
1.成人和大於1 歲兒童首選上臂三角肌接種疫苗;
2.6月齡至1歲嬰幼兒的接種部位以大腿前外側為最佳;
3.血小板減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在肌肉注射時可能發生出血危險,應採用皮下注射。
A型和B型流感哪種更易流行?
彭質斌副研究員介紹,流感是一種季節性的疾病,南北半球氣候帶不同流行特徵也不同。我國地域廣闊,緯度跨度大,跨越了溫帶、寒帶、亞熱帶、熱帶等等地區。流感在溫帶地區表現為每年冬春季的季節性流行和高發。熱帶地區尤其在亞洲,流感的季節性呈高度多樣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環。
總體來說,根據我國既往監測的研究結果,我國流感流行的特點是:
A型(甲型)流感:
•大於北緯 33°以北的北方地區,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單一年度流行高峰;
•小於北緯27°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4-6月份單一年度流行高峰;
•兩者之間的中緯度地區,呈現每年1-2 月份和6-8 月份的雙周期流行高峰。
B型(乙型)流感:
2005-2016年對B型流感特徵的分析,B型流感流行強度低於A型流感,但在部分地區和部分年份,B型流感的流行強度高於A型。B型流感又分2個系:B/Yamagata 系和 B/Victoria 系,這2個系交替流行, 以冬春季流行為主。
專家簡介
彭質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監測預警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流感疫苗工作組秘書。200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主要從事傳染病流行病學,包括季節性流感、人感染H7N9離流感等常見和新發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動力學、疾病負擔和疫苗等干預措施評價等領域的研究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