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半地球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來了,中國也在其中

2019-11-07   水皮雜談

拉手而不是鬆手,合作能使1+1>2。

11月4日,RCEP談判取得重大突破!當天RCEP領導人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議後就宣布,RCEP的15個成員國已經結束了所有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準備明年簽署協議。這場歷經7年之久的談判,現在終於功德圓滿。

什麼是RCEP?

那麼,什麼是RCEP呢?

RCEP,全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由東協十國在2012年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共同參與,也就是「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協定將涵蓋約全球一半左右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的32.2%,貿易額約占全球的29.1%,達成後將成為覆蓋世界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自貿協定。

RCEP談判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其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在全球範圍的意義也不可忽視。

RCEP談判成功,則意味著這16個國家和地區有望降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對於成員國間的外企而言,是一項重大利好。特別是在貿易爭端接連上演的大背景下,在面臨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RCEP談判成功,無疑是一種多贏的格局。

對中國有何影響?

對於中國而言,利好也是肉眼可見的。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去年的78位上升至46位,今年又上升到31位,進入全球前40,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去年,中國與RCEP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已經接近1.5萬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額比重為三分之一左右,比例相當大。在RCEP協議簽訂後,未來的貿易額只會更多,對中國的出口也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通過RCEP,中國第一次可以通過FTA這種形式獲得日本市場,同時在廣大東協地區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談判獲得新市場准入機會。

印度為何不「進群」?

當然,對於這種多贏的合作機會,也不是所有國家都看的清。就像我們一開始說RCEP是16個成員國,但是直到目前為止,只有15個成員國準備明年簽署協議。

也就是說,還有一個國家沒有「進群」,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眾所周知,RCEP談判之所以歷時7年,其中很大一部原因就在於印度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顧,一直沒有與其他成員國達成一致。所以這次印度沒有同意簽署協定,大家也不意外。

印度沒加入RCEP的私心就是,它希望自由貿易程度低一些,害怕RCEP會衝擊到本土產業,比如擔心中國商品湧入印度市場,會搶占他們的市場份額,會衝擊他們的製造業;擔心來自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乳製品,會威脅本地奶牛養殖戶等等,所以一直是猶猶豫豫的態度。

其實,我相信所有的成員國都有過類似的考慮,但是長遠來看,加入RCEP的利好肯定是大於弊端,所以大家才會同意簽署這個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