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報貴州訊(記者 劉延平)9月2日,貴州貴安新區首個陽光堆肥房——黨武鎮龍山陽光堆肥房試運行,這意味著貴安新區在系統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
當天中午,記者在龍山陽光堆肥房看到,貴州貴安市政園林景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把可腐爛垃圾倒入陽光堆肥房的堆肥發酵倉內。據悉,這些可腐爛垃圾,由垃圾分類運輸車剛從松柏村收集而來,有果皮、菜葉、樹葉、玉米皮等。
據了解,為落實貴安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效處理分類後的可腐爛垃圾,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利用,經過貴安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和市政園林公司等多方努力,於7月初在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寨龍山村開始修建陽光堆肥房,處理龍山村和松柏村分類投放後的可腐爛垃圾,變廢為寶。八月底,陽光堆肥房竣工。
據介紹,龍山陽光堆肥房採用倉式靜態好氧發酵工藝,通過屋面鋼化夾膠玻璃輔助加溫,將發酵復合菌劑投入到可腐爛垃圾中進行堆肥,再通過多孔管道自然通風供氧助其發酵,大約60天後,即可產出適用於苗木培植的綠色有機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