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技法|山水畫中樹、竹、蘆葦畫法

2019-06-22     藝術929

柏(一)

柏樹具有蒼勁古樸的氣勢。畫柏樹,樹身線條要有盤曲伸張。它的皴線有似藤干,而比藤的質感要挺健。點葉多用"木""米"字型組成,亦有用圓形點葉。墨色濃淡相和,以濃為多。點宜用積墨法,即用很多層次的濃淡墨積成,以表達其蒼茂蔭郁。


柏(二)

柏身纏紋要線條流暢而有規律。


柏(三)

國畫傳統畫柏,多畫成老乾扶疏,以表達其古雅、拙樸的形質。此圖為傳統畫柏,備作參考。


柏(四)


楊柳

國畫山水的樹法,以楊柳的形態為最難掌握。畫柳技法,是先畫一棵斜形的枯樹,然後在枯樹的橫枝上接畫柳絲。使線條的來蹤去跡,有所歸依,柳絲就能交叉得勢。初學時應防止急於畫千絲萬縷的柳條而忽略了樹的枝幹和前後枝條,以致使線條雜亂散漫。


楊柳枝幹、柳絲

楊柳枝幹、柳絲,皆以一筆畫成。


楊柳(一)

畫迎風的楊柳,首先要使樹身布局具有風勢,然後畫一絲絲斜線。用筆要掌握輕而有力,動而不亂。柳絲與柳絲之間,距離和交叉都要勻整有整體感。


楊柳(二)

畫密柳,忌結滯。注意畫筆含水的乾濕。行筆過快,則浮滑無力;過慢,則鈍滯呆板。干筆宜慢宜重,濕筆宜快宜輕。要選擇富於彈性的畫筆,筆鋒可長一些,則善於發揮。


楊柳(三)

冬柳枯枝要仍不失蘊藏春意,就要求樹身的美感和稀疏點葉恰到好處。


楊柳(四)

畫點葉叢柳,要求在畫柳樹樹身時,即以雄偉的用筆線條出枝。在密點濃淡點時,要不出垂絲柳的基本形態,不然就會流入點葉雜樹。


遠柳三式

柳絲圓垂,應參差不平。遠柳可不見樹身,更顯水面霧水迷漫。


垂竹

山水畫中畫竹以垂竹為多,先畫出竹竿,定枝梢方向,然後畫葉。葉的積疊要具有風勢和彈性。


仰竹

仰竹是表現晴竹。當竹竿和竹枝的方向安排後,即沿細枝加上竹葉。大都二三葉一聚,添一二小葉交搭取勢,並可練仰竹、垂竹兩式進入風雨竹,達到千枝萬葉,不亂不結。


竹枝葉用筆

竹枝出筆堅細挺硬而見彈性。竹葉或密或疏都應大小相間,結構緊湊,梢尖有迎風之勢。


竹(一)

晴竹仰葉之一,玲瓏挺拔,葉叢疏密相間,以表示蓬勃向上的生機。


竹(二)

晴竹仰葉之二,厚實豐滿,葉叢大小勻稱,以表示根壯葉茂的厚重氣勢。


竹(三)

這幅仰葉竹特點是減卻小枝小干,畫出竹葉的積疊飛舞,關鍵在於竹葉積疊布局中。


竹(四)


梅樹

梅樹用筆要剛健堅挺,它的枝幹曲折橫斜,迴轉有力。點花可沿著枝幹密密疏疏,但不積迭。如設色,先用淡汁綠渲染枝幹後,用粉黃和粉白或淡粉紅在濃墨枝上為花。


梅樹枝幹


梅樹(一)


梅樹(二)

畫梅林一片,要著重畫好前幾株梅樹的交叉穿插,要錯落有致而顯層次。


蘆葦(垂式)

垂式蘆葦必須表現出風勢,落筆輕快而又不失力度。


蘆葦(仰式)

仰式蘆葦在左右撇葉中體現長勢。


蘆葦四式

蘆葦不同於一般草本植物,柔中有韌,亦干亦葉。不論遠近都要表現風勢和長勢,切忌用筆呆滯僵硬。

轉自:國畫藝術

【 版權聲明 】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分享內容和圖片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將及時改正並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Q-ZYGwBUcHTFCnfQs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