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黃良其(羅西有意思)
你一定會反駁我:「每天都更新公眾號,太勤奮了!」
其實是習慣啦。
習慣往往是懶得改變。
而那些無謂的堅持,更是習慣,甚至是懶得改變。
懶是一種樸素的智慧,甚至是「能力」,我覺得。
比如睡懶覺,多是體現於賴床,我賴床的時候總是想得多,像是個才華橫溢的人。我很多文章的腹稿就是賴床時打的。
我不會養貓狗的,給它們洗澡太麻煩了。
連養魚我都覺得麻煩:每周要換一次水。
所以經常忘記。後來就只好每周換一次魚了!
怕麻煩的另外一個表達方式是:懶。
我不喜歡吃大閘蟹,麻煩。
後來發現還有比我更懶的,「之前不喜歡吃西瓜,懶得吐籽,後來有了無籽西瓜才吃。」
職稱參評,每次都是被同事催的。
年輕時,助編晉升到中級,我都不想參評,第一個紐扣都不想扣。
因為要考試,考外語。這是硬體。
我一看就退卻了。
後來參評了,是因為那一年可以不用考外語。
中級職稱好多年後,又被朋友催,「總不能到老還是中級職稱」?
我仍然不為所動。
後來,聽說,出版過書籍的,就很容易過。
於是,我參評了副高。一溜煙就過。
最近又有同事鼓動我參評「正高」,我說,副高已經是我的人生巔峰了,夠了。
這回,我覺得製作那些表格、列印個人材料,都是很麻煩很麻煩的事情。
我只是懶,看起來卻很「脫俗」,好像與世無爭,其實是懶。
懶是一種自我保護。
比如慢龜,卻跑贏了兔子。
比如樹懶,懶到天際,一生老死於一棵樹上,除了張口吃樹葉,就是閉目睡覺,幾乎一動不動,就連自己的娃從樹上掉下來,都懶得去撿。
所以它們的肉質很差,沒有動物願意吃這種「懶肉」,它們在自然界反而活得很安全。
偷懶也是人類的本能,其他的不好「偷」,偷懶總可以吧,也算是一種可愛的人生享受。
所謂有趣的靈魂,在我看來都是懶出來的。
甲:吃不吃蘋果?
乙:吃。
甲:你自己去洗。
乙:那我不吃了。
「晚上把麵包放到床邊,早上餓醒了就咬一口然後可以繼續睡覺……」
「懶得睡覺,這就是我熬夜的原因。」
「每天的步數嚴格控制在兩位數」……
懶往往通過「拖延」來實現,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忙,而是懶。
懶的本質是一種本事,是關於時間的藝術。
最神奇的是這位老兄,他訓練出一個本領,上班時間裡勝利偷懶,帶薪上廁:
每天堅持在公司上大號!一次20分鐘,偶爾還坐馬桶上大哥瞌睡……
計算下來,積少成多,一個星期就是100分鐘,一個月400分鐘,一年4800分鐘……
相當於80個小時,8小時制工作,相當於一年帶薪休假了10天!
懶也是一種消極抵抗。
歐陽修當年就是遊山玩水去夷陵赴任的,宋朝的夷陵,就是現在湖北省的宜昌。
據歐陽修《於役志》記載,他在開封接到任命通知書後,一大幫同僚和朋友為他餞行,連續喝了三天酒。
五月十三那天,他與家人僱船啟航,從開封東水門出發;九月二十三才抵達宜昌。
路上總共花了四個多月。
先沿汴河東下,經商丘,過安徽,南行駛入淮河,渡過長江,在南京稍作休整。
然後又溯江而上,西行過武漢、岳州,最後抵達宜昌。
有時,慢也是一種智慧,而懶政也是一種態度。
無為比無畏含蓄,卻一樣是種稜角。
官員越來越懶,人民越來越懶……這也是一種天象。
很多「懶」的背後潛台詞是不安,是慚愧,是不開心,是灰心……它是很多壞情緒的表征。
我越來越懶,是因為倦怠,是因為沒勁,是因為不開心,是因為看破,是因為天上的星星越來越少……
不過,絕大多數的懶是因為缺愛。
沒有愛情的人很容易習慣沒有愛情,漸漸放棄,沒了勾三搭四的心,即枯萎,就好像你穿再性感的內褲一直沒人發抖地為你脫,久了就你就懶得洗澡了。
愛不僅是享受生活,其實也是保鮮生命。
「懶」的另外一大外因,是對未來、對這個世道不抱希望:
反正第二天還是有灰塵,所以就不掃了。
有一種孤獨或絕望,叫「懶得說話」。
潘石屹的夫人張欣說:莫言的英文是 No talk。
我的喉嚨、唇舌很是寂寞,常常不是缺愛和吻,而是「莫言」,不能說,無人可說,乾脆懶得說。
有一種悲觀主義是: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