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近年來「熊孩子」這個詞出現在頻率很高,還記得前年熊孩子鬧飛機嗎?那個在飛機上找事、找茬,一直打擾年輕旅客,後來發展到熊孩子爸爸出面打架,最後飛機落地被遣返回中國。
在公共場合這些熊孩子的做法總是讓人很無奈,又很氣憤。
火鍋店裡端起湯潑到對面女孩兒身上;
地鐵站等地鐵時,由於不給熊孩子吃的,被孩子推向鐵軌,幸好被等待的乘客及時拉住;
飛機上大喊大叫,全程打擾乘客,被乘客發到網上;
看了這麼多熊孩子,或許那些有教養的孩子成了一股清流。
前些天去北京看姐姐,在地鐵上就見到了這樣一幕,正逢下班點,忙碌了一天的乘客都顯得很疲憊,而這時候一個男孩子卻格外有精神,不時喊一聲,媽媽說了幾次都沒什麼效果,最後媽媽說:如果你還繼續影響其他乘客,那我們在下一站就下車,直到你能恢復安靜我們再上車回家。
很顯然小男孩兒以為媽媽是嚇唬他的,又喊了一聲。沒想到車到站之後,媽媽抱起他就下車了。
出於好奇,也處於平時做育兒工作,我也跟著下車了,下車後,媽媽對小男孩兒說:現在你可以繼續喊了,等你什麼時候喊完我們再上車回家。
一開始小男孩兒很抗拒,可是看媽媽並沒有反應之後變得安靜了,並且保證上車後不會再影響別人了。
雖然這個過程會導致他們晚回家一些時間,可是經過這次事件,我相信小男孩兒以後都會學會什麼叫「不能打擾別人」。
說到底,熊孩子背後還是有默默「支持」他們這樣做的家長們。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禮貌行為,很多家長都是採取不干預措施,甚至會為孩子找來理由:他還是個孩子呀,你們為什麼要跟孩子一般見識!
這就是為什麼去年那個違反交通規則被罰款、拘留的三十歲男子,父母來到警局竟然說:他還是孩子,而且是第一次犯錯,原諒他一次好吧!
有的家長會慫恿孩子利用年齡優勢去插隊,有的家長買票時會讓孩子彎一下腿來逃票。
正是因為家長的縱容,孩子才「熊」的那麼理直氣壯。
可是家長要知道:除了你們,別人沒有義務為你的孩子那些熊行為買單,最後只能是孩子吃虧。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新聞,火鍋店主的兒子往客人的火鍋里吐口水,客人跟店主交涉幾次無果後店主一家都被客人殺害了,原來那桌客人本來就是亡命徒,他們不介意多背幾條人命。
雖然不見得每個熊孩子都會惹上「殺身之禍」,但是當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將來總有吃虧的一天,因為除了父母,沒人會沒有原則地慣著他!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