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在歷史上確實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其中裡面包含了多位非常具有爭議的皇帝。而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就包含在了其中。
朱由檢,在歷史上被人稱為崇禎皇帝,清軍攻入北京城時,他選擇了在煤山上上吊身亡。針對崇禎皇帝「自縊」這件事,不少人都感覺到惋惜,認為他有更為妥善的處理辦法,那就是帶領人馬撤到南京,以圖東山再起。按如果真要選擇了這條路,大明朝真能再現輝煌嗎?
我們都知道,當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發跡的時候,就是在南方舉兵起義。而當時朱元璋,也是把都城建在了南京。從這點來看,要是崇禎皇帝想要進行戰略性南移,名義上並沒有什麼不妥,畢竟那就是大明朝的發家之處。而當時朱棣選擇遷都,也是為了更好的守衛邊境。
其次,江南向來都是魚米之鄉,比較起北方來說,經濟也相對富足,支撐一個政權,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且在當時,戰亂幾乎都爆發在北邊,南方雖然也受到了影響,可破壞相對較小,也更容易恢復。
那麼如果崇禎當時真的退守江南,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的大軍,會率先統一長江以北,然後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順」。這幾乎是必然的趨勢。緊接著,吳三桂在很大情況下,依然會投奔清軍。不管怎麼說,清軍當時給了吳三桂足夠誘人的條件,吳三桂沒有理由拒絕。
緊接著,清軍入關,這也幾乎是可以預料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大清」和「大順」之間,勢必會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勝負結果難以料定,不過有清軍還是有很大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只不過,清軍也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以至於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而在北方動盪的這些年,崇禎完全可以靠著江南的富庶和相對安全的環境,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地盤。再加上自己這個皇位繼承大統,因此只要政策得當,百姓也會擁護。趁著北方戰亂,大力發展自己,那勢必會和大清形成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面。
那再退一步來說,如果李自成取得了勝利,他在北方的統治會一帆風順嗎?答案估計也是否定的,當時經過多年的戰亂,百姓們深受其害,就算當時李自成能過擊潰滿清的騎兵,但是後來如果要沒有一個好的政策,那麼「大順朝」估計也很快被消滅掉。
經過這樣一番分析,崇禎帝還是會有很大勝算的。只不過,當時崇禎帝還要解決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任用身邊的大臣。我們都知道,明末佞臣當道,崇禎帝重用了很多無能的大臣,有這些人在朝中當道,那麼就算有十個大明王朝,那也不夠崇禎皇帝敗壞的。
此外,崇禎皇帝還要從自身整改毛病,要學會果斷處理政務,多聽大臣們的勸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光復大明。
歷史沒有重來,也沒有假設,崇禎帝最後也沒有選擇退守南方重新來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牢牢記住了這句祖訓,也算是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大明朝最後的尊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PCfH3UBURTf-Dn5Ak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