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就業壓力不是一般大,不少人為了謀取一個出路而考好幾個證。而教師資格證就是其中一個,其含金量非常高,有了它,才能夠去考教師編,才能夠成為一名教師。在很多人的心中,當教師是一名師範生該做的事情,非師範生一般都會去找其它的工作。其實並不是這樣,在大學期間,不少非師範生就考了教師資格證,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教師資格證拿證簡單
在大學的時候,因為時間充足,能多拿幾個證還是儘量多拿。計算機二級和英語四級的考試難度並不高,作用也就沒有那麼大。但司法考試,還有英語專八等考試,這些證書的作用很大,但相應難度也很高。而教師資格證,它的考試難度比較低,準備上兩三個月的時間,基本上就能夠考出來這張證。而且這張證的作用也不小,尤其對於非師範生而言,這就相當於在畢業之後就是多了條出路,就算最後不當老師,也可以去教育機構謀生。
2.教資含金量高
這是大多數非師範生選擇考教資的主要原因,另外還要去考教師編,畢竟這是有編制的一份工作,十分穩定。雖然說考老師的含金量沒有考公務員的含金量高,但這份工作也是很不錯的了,而且還有寒暑假,很穩定。如果是想找一份鐵飯碗的話,老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它的考試難度不高,但含金量很高。
3.考教師編相對容易
很多人都想考事業編,想擁有一份編制。有一部分人選擇了考公務員,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考老師。考公務員那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較熱門的崗位,都會有上百上千的人報考,去爭奪那一兩個崗位。相比其考公務員,考老師會更簡單一些,除了一些重點學校之外,會有幾十個競爭者,一般的學校只有十來個競爭者,甚至會更少。難度低了,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所以一部分的非師範生選擇了考老師。而考老師的話,前提是有證書。
4.增加工作機會
拿到教師資格證就代表自己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現在就業不容易,能夠考出來個證,給自己增加一份工作機會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除了去考老師之外,擁有教師資格證,還可以去很多教育機構工作。每一個要有教資的畢業生都是這些教育機構哄搶的人才,而且教育機構賺到的錢也很多。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那為什麼非師範生在一開始不報考師範專業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就業,教師職業只是非師範生的一個備選項,考這個證,目的還是為了能在畢業時多一條出路,畢竟和師範專業的考生競爭也不容易,但多個證將來能多個就業機會,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