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證「大國糧倉」!天津臨港經濟區糧油物流中心一期筒倉項目順利封頂

2020-11-08     光明網

原標題:建證「大國糧倉」!天津臨港經濟區糧油物流中心一期筒倉項目順利封頂

倉廩實,天下安。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在天津臨港經濟區的糧油基地碼頭,一艘從海外駛抵載滿大豆、小麥等糧油原料的貨輪正在卸貨,新鮮的材料經過衛生處理後,經設備壓榨等幾十道工序,流出了金燦燦的豆油,千家萬戶餐桌上的「福臨門」就這樣誕生了。

近日,由中建安裝承建的天津臨港經濟區糧油物流中心一期筒倉二階段總承包項目成功封頂,並順利通過主體驗收。作為天津臨港糧油產業「前碼頭、後工廠」的首要環節,該項目建設內容為8個鋼筋混凝土立筒倉,建成後,倉容大豆量可達28.8萬噸,屆時,天津臨港糧油產業園將成為北方最大的糧油食品加工基地,為北方糧食安全、穩定居民糧食供應提供有力保障,預計明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

深根固柢 夯實糧倉「底盤」

天津臨港經濟區地處海河入海口的灘涂淺海區,是一個填海造陸而生的港口,屬淤泥質海岸帶,地質及水文條件較差。而筒倉外徑為28米、高44米,要讓「八大巨頭」穩穩坐落於碼頭上,確保地基穩固是項目團隊築穩「百姓飯碗」的第一步。

開工前,項目部多次組織專家現場勘測,經設計、研究、討論,最終決定採用樁筏式基礎方式,先用鑽孔灌注樁工藝打樁,再鋪設圓形筏板基礎,穩穩托起筒倉「身軀」。由於筒倉體積龐大,樁基最深需鑽孔至地下43米,但每個筒倉間最大間距僅2米寬,時刻面臨著垮塌的風險。中建安裝團隊在反覆研究論證後,決定在基坑周邊設置40根支護,固定已建筒倉地面,防止開挖時地面坍塌。隨著5台打樁機24小時連續作業,項目團隊僅用36天打下了1120根灌注樁,築牢了筒倉的「根基」。

樁基「站穩」後,需鋪設一層1.7米厚的筏板基礎,項目團隊創新採用槽鋼焊制支撐體系代替傳統的鋼筋馬凳,搭建起筏板的「骨架」,解決了鋼筋馬凳焊接量大、成本高的問題,且拆裝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澆築混凝土前,項目團隊在每個筒倉里預埋了3個測溫點和15個導線探頭,澆築完成後,連接外部測溫設備,即可監測相應位置的混凝土溫度,通過在混凝土表面覆蓋毛氈、蓄水養護等,有效防止大體積混凝土開裂。項目團隊僅用一個月就完成了8800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龐大的筒倉「穩坐如鐘」。

固本拓新 築穩糧食「保護倉」

筒倉由倉壁、漏斗和倉頂組成,考慮到場地狹小,作業面有限,項目團隊決定採用滑模工藝進行倉壁施工。雙倉同時滑升,每澆築30厘米,待混凝土初凝,便將架體模具上提一次,不僅工序複雜、技術難度高,且滑模一旦開啟,晝夜不能間斷,任何環節卡殼都會對滑模施工及筒倉質量產生影響。

為保證施工質量,每提升一次,巡檢人員都要仔細檢查確認兩個筒倉的滑模平台是否變形,水平度垂直度是否一致。經24小時連續施工,各專業密切配合,8座筒倉倉壁近9600立方米混凝土,最終僅用40天澆築完成,提前7天完成筒倉「身軀」建設。

筒倉頂為錐殼型,是主體施工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由於倉頂施工在44米高空,施工人員沒有落腳的作業平台,常規方法是搭建滿堂支撐架輔助施工,但傳統滿堂支撐架體體量大、周轉材料多、搭設周期長,影響施工進度,項目總工趙亞飛反覆研究,分析支架體系的承載力和穩定性,演算了100多遍,最終創新研發出一套貝雷架支撐體系裝配式施工平台,由牛腿、中心柱、頂托、貝雷梁及槽鋼五部分組成糧倉的「保護傘」,為作業人員提供了安全的落腳平台。該平台安拆簡單快捷,既加快了施工進度,保證質量,也降低了施工成本,縮短了45天工期,此項創新技術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匠心堅守 築牢糧倉「安全防線」

項目經理孔凡鋒已在天津臨港碼頭駐紮了6年,他帶領的9名平均年齡28歲的年輕人,曾負責筒倉一期項目的機電安裝工作,但筒倉主體施工領域也是他們的「空白區」。「咱們把筒倉建好了,國家的大糧倉才牢靠。」這支年輕團隊乘風破浪、戰天鬥地,探索破解糧倉「施工密碼」。

都說在碼頭施工得「靠天吃飯」,尤其夏季的海風和雨水瘋狂「拍打」碼頭,給施工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倉壁滑模施工時正值盛夏,項目部早早準備好防雨物資,並提前在現場地勢低洼處增加防汛沙袋。眼看滑模澆築即將完成,突然天色陰霾、雷聲滾滾,豆大的雨點砸落下來,碼頭瞬間開啟了「看海模式」。雨越下越大,已澆好的混凝土還沒完全凝固,摻雜著雨水往外流淌著「黑水」。

「這樣下去混凝土與模板粘在一起怎麼辦?必須每隔30分鐘將平台抬升50毫米,讓模板與已澆築的混凝土脫離開!」項目總工趙亞飛坐不住了,頂著狂風衝到液壓控制台,顧不上撐傘,通過控制台操控滑模架體緩緩上移,其他人員見狀也紛紛跑進雨中,一手拿起擋雨塑料布,一手操起旁邊的板材,齊心協力在液壓控制台上搭起「保護棚」。大家默契地接過趙亞飛的「接力棒」,在雨中堅守著,保證滑模架體勻速上移。

雨過天晴,項目團隊立刻對混凝土強度和2台塔吊、108個千斤頂設備進行全面「體檢」,保證滑模架體穩穩攀升。海風凜冽,刺痛了他們黝黑龜裂的雙手,浪濤洶湧,拍打著他們匠心築造的糧倉,歷經18個月的夙夜堅守,中建安裝團隊高質高效完成了主體施工任務。

建證「大國糧倉」,守護糧食安全。國企中建安裝助力建設世界一流、國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糧油碼頭!(孫麗 沈茹瑩 洪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Fm8p3UBdHeNs4ox5WBB.html